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新规实行,促使研发地位越来越高。2022年美妆行业流行的成分中,哪些具备真正的科技含量?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诗 诗
来自疫情和新规的多重挑战,正在促使法规监管和产品的安全性溯源步入正轨。如今,美妆行业已经完成了从“流量时代”向“功效时代”的转变。

回顾2022年,美妆行业投资风向愈加趋向于理性,化妆品企业打响了科研人才的“争夺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功效成分和技术研发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几年化妆品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低门槛企业的生存空间也会进一步被挤压。

过去一年内,化妆品行业诞生了不少新的技术概念和原料。有的概念备受争议,有的则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国货品牌正在将自主创新作为科研板块的首要内容,以独家原料建立核心竞争力,在突破原料封锁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国货品牌冒出头,我们已经看到在某些先进领域上,中国企业是走在世界前端的。”一位行业人士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对此,聚美丽与专业人士就近期的研发趋势进行相关讨论,并在“美妆狠活2023”系列中分为上下两篇进行盘点。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近期行业内关注度较高的成分,总结2022年的热门成分类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国内品牌自主研发“因字辈”专利成分

⌈关键词:专利成分、品牌核心竞争力

目前市面上的热门成分中,玻色因、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以“因”字结尾的成分已经获得了成分党的广泛认可。其中,由欧莱雅自主研发的抗衰成分玻色因,至今使用历史已有20余年。自2020年欧莱雅玻色因的中国专利到期,国货品牌也开始进军玻色因市场。

第十四章Chapter XIV创始人梅鹤祥指出:“玻色因能够在市场上逐渐成为一个知名的原料品牌,一方面是主要因为国际企业的强大号召力,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应用,玻色因的抗衰老功效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实。不过,从功效维度来看,玻色因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还有很多比它功效更卓越的成分等待挖掘。”

为了寻找能够超越玻色因的功效成分,2022年,国内出现了不少“因字辈”的新秀成分,诸如麦肤因、喜默因、珍白因等由国内品牌自主创新的成分。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不管是喜默因、麦肤因、珍白因™Pro,还是欧莱雅的玻色因,都是品牌自创的原料,用于彰显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如化妆品资深研发工程师巢归研究院创始人刘学东对“喜默因”的创新性就表示了认可。他认为,喜默因与其它提取的混合物有所不同,通过在极端条件下培养产生更多新的表达,这种研究途径其实是“从0到1”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找几种植物提取物进行成分复配,取一个商品名,用独家成分的噱头进行宣传。

“发明专利从提交申请到最终获批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因此,专利成分代表着具备一定技术壁垒。”上海彦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也表示。

然而,“复制玻色因的成功”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一件事。目前国内真正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化妆品企业少之又少。科研组织和目标需要长期规划才能产生成果,尤其是一些品牌力不足的新锐企业来说,大多数并不具备长期布局自主研发的能力。

“玻色因是一种具备明确结构的单体分子,结构决定功效,因此在功效层面上很清晰,可验证。但目前国内品牌推出的独家成分,大多数都是提取物或混合物,成分并不清晰,而且实际效果缺乏市场验证” ,行业知名研发工程师蒋丽刚说道,“各品牌之所以把内部创新命名为各种‘因’,用‘独家专利’‘自主研发’作为主要宣传点,显然说明了一个问题,是市场部主导了研发,而不是研发在主导实际创新。这些‘因’只有自己品牌在用,外界拿不到原料,无法客观评测科学性和功效,更多只能看其自嗨,掀不起多大波澜。”

他继续说道:“我对创新原料的理念,首先是一定要实实在在,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结果可重复可验证。其次,研发要在分子水平上和人体功效上认真研究,使用随机、对照、双盲以及大样本等科学手段,研究结果通过论文在严肃学术杂志等发表,接受科学界的监督。最终这些成分应用于产品上,让消费者能够感知实际带来的益处。”

“布局自主创新的专利成分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还需要具备更多扎实的证据链条来支持。”杨洋也说道。

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对于现阶段国内品牌布局自主创新仍然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梅鹤祥表示:“近几年,受到疫情和国际贸易战等方面的影响,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现在的国内品牌已经意识到,需要将独特的技术和原料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凸显品牌的科技性,建立核心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供应链,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运转。”

南京盛德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市场总监王婷同样认为:“以前我们更多地满足于改善最直接的皮肤表现,皮肤问题背后的发生机制和基础科学掌握地并不十分牢固,或者说多维度、多因素(跨学科)的挖掘不足。”

至于国内品牌独家成分,她认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积累,方向各不相同,并不局限于原料公司还是品牌公司,关键要看企业基础科学的积累和发展有没有由量变引起质变,不能简单地为了‘独家’而‘独家’。

“因此,我更倾向于具备讲科学故事的能力和实力,加固品牌技术的护城河,提高产品表现,树立品牌的产品调性,才能提高消费者忠诚度。”王婷说道。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百花齐放”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重组胶原蛋白⌋

作为一种代表中国原创科技力的原料,2022年重组胶原蛋白的热度持续上升。先是重组胶原蛋白的医药行业标准于8月份正式落地实施,随后,国内的头部胶原蛋白企业也开始扩大版图。巨子生物、创尔生物和锦波生物三家企业先后冲刺IPO,打响了一场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的战争。

与此同时,国外知名企业也在持续加码重组胶原蛋白,比如,资生堂投资了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创健医疗;赢创于中国正式上市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新原料。

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类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的原料,能够克服动物源胶原蛋白的病毒风险和免疫原性风险。目前,市面上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宣称各不相同,有的宣称“100%人源胶原蛋白”,有的是“全人源胶原蛋白”,有的是“人源化胶原蛋白”。不同宣称的背后,是基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基因序列和结构而引发的技术博弈。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在不同的重组胶原蛋白类型中,重组人胶原蛋白载体表达产率和生物活性最优,其次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但是前者未能突破生产技术瓶颈,目前市面上的产品类型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主。

以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为例,两家企业主营的重组胶原蛋白生产技术都是采用合成生物学工艺,结合基因工程,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改造菌株,使其发酵产生与人胶原蛋白相同的分子片段。

不过,他们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也存在技术差异。锦波生物主打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宣称100%与人同源,具备完整的三螺旋结构,主要用于胶原蛋白的填充植入;巨子生物宣称的是“全长”Ⅰ、Ⅱ、Ⅲ型重组胶原蛋白,由来自天然人胶原蛋白的短氨基酸序列作为重复单元进行多次重复构成。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关于国内企业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异同,知乎答主“赵大熊”曾总结,不同的胶原蛋白产品既有共通点:①酵母菌发酵(因为成本相对低,容易大规模生产);②产品中有一段或几段肽链序列,跟人胶原中的某一段序列相同。这些类人源序列往往作为它们的核心功能序列;③基本都能组装成三螺旋结构。

但同时,他们也有很大的差别点:①所选的类人源的核心功能序列完全不同。②是否具有水溶性;③肽链长度、分子量大小都不一样。

现阶段来看,重组胶原蛋白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甚至有人认为该原料有望成为下一个透明质酸。

然而,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存在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尽管国内企业都在宣称“100%人体同源”,但实际上以现阶段的技术并不能达到全人源的目的,同时,企业难以自证重组胶原蛋白是否具备稳定的三螺旋结构;另一方面,重组胶原蛋白由于分子量较大,其皮肤吸收率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蒋丽刚直言道:“《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是官方规定,其中第5.11透皮吸收小结中,若化学合成的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链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道尔顿,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低聚体含量少于10%,结构和性质稳定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原料除外),可不考虑透皮吸收。”

“因此,重组胶原蛋白的分子量通常在几万至几十万道尔顿,难以突破健康皮肤的屏障。该原料的真正价值可能更多是在于医疗上用于伤口愈合以及有创面的医美类产品应用。此外,与透明质酸这种纯物质不同的是,目前市面上正常销售的重组胶原蛋白浓度较低,通常只有几百ppm,其在护肤品中更多发挥的应该是其具备的保湿作用。且在化妆品领域使用,重组胶原和来自如鱼,猪的动物胶原,其功效比较目前也鲜见报导。”

为了明确护肤靶点,线粒体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精准护肤、线粒体、麦角硫因⌋

1954年由哈曼(Harman)提出的氧化自由基学说认为,线粒体是细胞及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ATP能量的主要场所,细胞90%以上的ROS与自由基都由线粒体产生,其调控着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生物功能。

除了能够促进生成ATP和改善线粒体等功能的天然提取物之外,某些常见的单体活性成分也被发现具有线粒体靶向的作用,而且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2021年发表在《中国化妆品》上的文章《线粒体是精准护肤的黄金靶点》中曾提到,研究表明,烟酰胺可减少人类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线粒体ROS的产生,并延长其复制寿命;辅酶Q10可防止线粒体自噬,使细胞恢复健康;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加细胞器生物合成和减少ROS产生,直接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此外,还有具备线粒体ROS淬灭能力的肌肽,其能够调控线粒体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化酶、NADPH 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等物质的生成,维持氧化还原平衡。

“随着精准护肤理念的推进,市场更青睐于靶点明确、安全有效的产品和成分,线粒体靶向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尤其是麦角硫因等热门成分,已经受到了市场和行业的广泛认可。”杨洋说道。

如在众多具备线粒体靶向作用的抗氧化成分中,麦角硫因是少数被发现能够直接穿透进入线粒体、清除ROS的成分之一。该成分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在国际品牌的高端抗衰线中。2022年,随着麦角硫因逐渐走向平价化,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经过科学验证,麦角硫因可通过转运蛋白OCTN1跨膜转运,并激活抗氧化总开关NRF2发挥独特的抗氧化功能,清除自由基,从而抑制DNA损伤,减少脂质过氧化,防护UV损伤。此外,由于该成分能够通过线粒体调节细胞能量,因而在配方中,麦角硫因不仅可以保护其他成分的稳定性,还可以促进细胞对活性成分的吸收,更容易做到成分之间的协同增效。

在国内品牌和企业的不断推动下,麦角硫因的合成技术路径创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麦角硫因的传统制备工艺主要分为三种:天然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但这些方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

因此,不少企业开始转向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麦角硫因,从而克服原料的量产、纯度、质量等难题,打破了麦角硫因原料价格昂贵的现状。比如,上海麦角硫因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其基于真菌合成麦角硫因的原理,通过高通量酶定向进化技术合成了高收率、高纯度的麦角硫因,并大幅度降低了原料的成本。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麦角硫因(图片由上海麦角硫因生物科技集团提供)

此外,合成生物公司中科欣扬也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据介绍,他们通过对细胞硫元素循环进行优化,构建麦角硫因细胞工厂,将麦角硫因全球最高单位产量提升4倍。

NMN、外泌体等新事物仍有待探索

⌈关键词:备案原料、安全性和功效性⌋

自新规实施以来,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的增速正在上升。据统计,2022全年内,通过备案的新原料数量共有42个。

其中,来自美国赛胜公司的明星抗衰成分补骨脂酚于9月份通过新原料备案,正式进入国内化妆品原料目录。

此外,来自食品保健领域的备案新原料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引起了热议。2022年内共有三家公司的NMN产品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备案。1月和6月,余姚莱孚斯本的NMN两次通过了化妆品新原料备案;3月份,康盈红莓获得了NMN的新原料备案;5月,深圳维琪的NMN也通过了新原料备案。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截图自药监局

此外,华熙生物在报告中也曾提到,他们已经通过合成生物平台完成NMN等物质的产业转化。可以说,NMN在2022年上半年迎来了高光时刻。

然而,11月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表示,β-NMN不能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这则新闻再次将NMN推向舆论风口。

“NMN是一种标准的线粒体靶向原料,它是线粒体中一种重要辅酶NAD+(可以调控细胞能量转化)的合成前体,通过提高NAD+水平来体现对抗衰老的作用,”杨洋说道。“不过,目前世界上对NMN的研究数据主要集中在口服领域,在皮肤应用上,NMN的而临床数据过于缺乏,因此我个人并不看好这个成分,但我对于这种线粒体靶向的作用机理是比较认同的。”

蒋丽刚对NMN的安全性表示认可。他说道:“能够在监管部门公示的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应该是可靠的,因为监管部门管的是安全,而不是功效。NMN是经过备案的新原料,分子结构清晰,作为保健品服用已有一段历史,安全性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其在皮肤上的功效,缺乏市场验证,目前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梅鹤祥同样认为:“从目前NMN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个原料具备一定药理活性,但目前并没有制药企业开发NMN原料,这也证明,目前NMN的功效和应用价值仍然不够明朗。”

与NMN类似、饱受争议的成分还有外泌体。“外泌体”是近年来医美领域的主要关键词之一,2022年,外泌体的应用也从轻医美转向了化妆品。

9月6日,“中山市场监管”公众号发布了《消费警示丨“外泌体化妆品”是个伪概念》一文,并指出外泌体在医学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效果并未受到广泛认可,相关应用试验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短短数月内,外泌体就经历了从爆火到被官方打假的戏剧性时刻,相关护肤产品备案相继被注销。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NMN不同的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泌体缺乏更多安全性和副作用的相关研究。

蒋丽刚认为:“外泌体、生物干细胞这类物质,起作用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分子结构或作用机理都不清楚,来源和安全性也说不清楚,没有经过严谨的随机、对照、双盲以及大样本的功效论证,现阶段基本属于概念炒作,被国家药监局喊停是必然的。”

“化妆品的第一要求是安全,外泌体和生长因子等物质比较相似,存在不可控的副作用。这类原料如果想要在市场立足,应当有企业站出来,基于足够的安全性、功效性的研究,制定皮肤应用相关标准,证据足够充分才能得到药监局的认可。”杨洋说道。

“外泌体和NMN都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果作为化妆品活性成分,到底如何保持其活性,确保能够有效起作用的皮肤适用浓度是多少,如何确保该成分能够到达指定的皮肤靶点,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王婷说道。

诸如外泌体、NMN等新事物的出现,由于仍然处在研究初期阶段,再加上市场跟风现象导致乱象丛生,伴随着争议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两种成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从外泌体的作用途径来看,它可以通过配体和受体相互结合,将外泌体内部的有效成分传递到皮肤的靶向细胞中,从而起到更好的作用,这样的生物活性的表达路径其实是很有潜力的一个方向,只是研究人员需要就外泌体的标准、功效机理和皮肤安全性给予更多更清晰的研究。”刘学东说道。

植提VS纯物质,“两派”争执不休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中草药⌋

美业颜究院数据显示,“东方草本”成分有望引领2022下半年原料市场发展,在2022年7月份的原料增长趋势中,有8款原料成分脱颖而出,分别是:山茶油、无花果、松茸菌菇、马齿笕、药用层孔菌、油橄榄等天然植物提取物。

此外,据蒋丽刚介绍,2022年比较热门的植物提取物有油橄榄叶提取物和KAVA-KAVA(卡瓦胡椒根提取物),这两种植物类成分均具备舒缓、抗敏的作用,后续或许异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可能会是热点。

由于植物提取物中的成分过于复杂,在有效组分研究和作用机理探索上通常难度更大,对配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植物提取物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一种“玄学”成分。

不过,植物提取物仍然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共收载3400余种已使用化妆品用植物原料,其中不乏很多来自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成分。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内品牌借助中国特色植物资源树立起行业形象,并打造出产品核心竞争力,比如相宜本草的红景天、薇诺娜的马齿苋和青刺果,等等。

梅鹤祥表示:“现阶段,国内企业在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研究上并未达成共识,且未形成合力,尚未形成行业准入意识。深入挖掘中草药成分并设立这类原料的行业标准,需要企业们集中力量,加强跨学科合作,建立促进该产业发展的规则应尽快提上日程。”

“短期内来看,总体上很难再有突破性的创新原料,维A醇、麦角硫因等都是属于经过完整研究验证的纯分子,所以我认为,相比于提取物或者发酵产物这类说不清道不明的物质,未来还是会回到纯分子的创新道路上,寻找精确分子的方向,短期可以是挖掘已使用原料目录里被遗忘的‘千里马’,长期当然是有目的性的分子创造。”蒋丽刚说道。

刘学东对此也表示认同:“在已有的原料目录中,植物提取物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方向。但目前对于大多数植物提取物来说,并没有经过深入的功效研究。很多植物提取物中都包含了高应用价值的有效成分,比如,松茸中的麦角硫因、灵芝中的灵芝三萜等,这类成分仅仅被当做概念从植物提取物中割离出来,但还有很多未知功效没有研究透彻。”

从2022年引发行业关注的成分来看,其中具备创新性的新事物,通常由于研究数据缺乏而受到争议。因此,新原料对于大多数国内品牌来说,仍然是一个未知且具有风险的领域。目前,在现有成分的研究基础上,深入挖掘更多的功效可能性,将成为国内品牌的主要研究内容。

不过,行业上下游已经逐渐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相信经过时间的沉淀,未来国内企业将逐步掌握属于自己的技术,真正树立起国货自信。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信息来源丨采访、知乎
责任编辑:木头

·END·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2023年,国货突破原料封锁的开端之年?丨美妆狠活2023

看完不妨给个在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聚美丽

原创文章,作者:美业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11247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月 9日 下午5:03
下一篇 2023年 1月 9日 下午7: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