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盛宴。
今日(2月22日),2023(第一届)中国化妆品科学家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掀起中国化妆品产业科技创新的高潮。
会上,前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院长刘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何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鞠强等皮肤科专家,上海莱博药妆董事长兼东方美谷功能护肤品研究院院长李成亮、杭州雅妍化妆品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董事长叶琳琳、伟博海泰董事长李和伟等科技企业家,以及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兼副总经理郭学平、科丝美诗素材&功效研究所所长金荣熙、上海臻臣青年科学家沈洁、诺斯贝尔副总裁邱晓锋、资生堂中国研发中心高级总监王颖等产研界资深人士,围绕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度分享。
化妆品行业学研界、产业界的智慧,在这场会议上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邓敏:
在市场与科技之间构筑一条绿色长廊
“无功效不护肤的时代,中国化妆品产业走向了科技创新的时代。”会议开场,品观董事长、CiE美妆创新展创始人邓敏指出,最近几年,头部企业开始比拼科研投入,科学家们纷纷领衔企业的研发方向,随着新锐品牌对产品技术的要求,不少制造企业加大了与各大高校、院所的合作,试图将实验室的技术赋能新锐品牌。
她表示,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从科技政策、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和企业创新不同层面构建起一个科技创新的大生态,近几年,在华南与华东两大化妆品产业聚集地,政府、高校、企业之间加强了互动,表现出相互拥抱的热情,但也存在学研界与产业界在沟通上的彼此不理解,对技术评估的巨大差异,以及合作上的不和谐。
邓敏认为,这可能是科学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品观专注市场十五年,在这个生态中,期待能在市场与科技之间构筑一条绿色长廊,“这是开创中国化妆品科学家大会的简单动机,加强学研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发现、催生出一批科技企业家来实现科技创新的市场化。”
“动机至纯,行则有道”,她强调,这是品观过去15年里被反复验证的价值观,做任何事情,初心很重要,动机单纯至善,只要开始,路自然会显现。
刘玮:
化妆品行业进入功效管理时代
刘玮认为,化妆品进入功效时代的说法其实不太正确,功效是化妆品的基本属性。今天,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的是功效管理时代。
他强调,化妆品安全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化妆品会滋养人们的皮肤,用得不好时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何用好化妆品的功效,避免不良反应,就是我们的追求”。
而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编制,跨越了从1992年到1997年的5年时间,最终呈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达到了7项,包括化妆品皮炎的诊断标准,化妆品过敏的诊断标准,化妆品光感皮炎的诊断标准,化妆品引起色素沉着的诊断标准,化妆品引起痘痘、痤疮的诊断标准,化妆品引起毛发损伤的诊断标准等。
当然,他也指出,目前对化妆品的功效管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原料的功效宣称评价、人体实验规范、功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对此,政府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正在积极完善,届时,化妆品功效监测市场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何黎:
功效护肤品突围要靠精准护肤
据何黎介绍,功效性护肤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护肤化妆品、药妆品、医学护肤品,再到功效性护肤品的“演变”。
她指出,功效性护肤品在亚洲市场的规模是最大的,而在亚洲,中国市场又是最大的。但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下,市场的弊端也逐步显现。
在她看来,目前我国功效性护肤品的研发是碎片化的,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和整体的规划,有的只注重原料,有的只注重技术,有的更注重一些机制的研究,缺少真正的产业链的形成。
而这,或许是我国没能出现更多与国际竞争的功效护肤品牌的原因之一。但她也笃信,在巨大的市场增长下,国货依然“未来可期”。
如何突围?她认为,“精准护肤”是关键。而所谓精准护肤,即这个产品一定是作用在皮肤生理。皮肤问题的难点在哪里,机制是什么,一定要瞄准国际的研究前沿。而品牌在原料合成、植物提取、新原料合成、配方设计等方面,一定是围绕皮肤问题的“靶点”来进行。并指出,要与国际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鞠强:
寻找新靶点是“战痘”关键
鞠强指出,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有三个致病因素:一是微生物或异常脂质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导致促炎症因子尤其是促炎症因子IL-1a的释放;二是脂质蓄积,炎症放大,获得性免疫被激活;三是毛囊壁断裂,引起巨大外来体反应,炎症加重,导致结节和囊肿的出现。
其分析,对于中重度痤疮患者,需要正规的医学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痤疮者,通过功效性护肤品和日常护理即可控制。而痤疮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这也让抗痘、祛痘的产品占了功效性护肤品很大的市场份额,成为目前最热门的赛道。
在国内外很多知名品牌纷纷入局抗痘、祛痘赛道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实现突围?
鞠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开发功效性护肤品,一定要从它的机制入手,寻找新的靶点,这样才能获得行业内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其中,“针对毛囊角化、抗炎,这是主要的作用靶点”。同时,在开发祛痘产品时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活性成分应靶位于痤疮更新的发生机制;二是制剂良好的渗透性非常重要,要作用于毛囊深部及皮脂腺部位;三是保证安全性,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也可安全使用。
莱博药妆李成亮:
内源性自保湿时代来临
李成亮首先强调,保湿是皮肤健康的基础,皮肤含水量的多寡是决定皮肤是否柔软、光滑、细腻和富有弹性的关键因素。皮肤角质层处于皮肤最外层,在阻止皮肤水分过快流失及阻止外界刺激物侵入方面起重要作用。
他指出,保湿有两个重要参数: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水分丢失。而皮肤屏障可对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外来刺激进行有效防护,调控外来物质的经皮吸收以及防止过快的经皮水分流失,表皮渗透性屏障及其含有的天然保湿因子(NMF)使皮肤能够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其中,健康皮肤的经皮水分散失率(TEWL值)较低,有利于皮肤含水量的维持。
然而,不当的皮肤护理和环境变化,可造成皮肤屏障受损,经皮水分流失增加,进而导致皮肤干燥和敏感,敏感皮肤人数增加,屏障功能弱化。为此,李成亮认为,应该重新认识保湿,需要科技赋能,开发更好的产品。
在他看来,皮肤护理品中保湿剂的发展已进入内源性自保湿时代,区别于外源性补充皮肤成分,其目的在于促进皮肤内源性的保湿以及屏障相关成分的生成。并坚信,保湿是一切护肤产品的基础,很多亚健康皮肤、病态皮肤的修复,都与皮肤屏障有关。
由此他推断,未来的保湿不仅仅是给皮肤增加一点水分含量,一定是以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以维持皮肤健康为基础的保湿,这可能是未来保湿产品规划或开发最根本的目的。
诺斯贝尔邱晓锋: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才是好产品
邱晓锋始终认为,化妆品无论从原料、配方、生产上,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产品来源清晰,对皮肤好,对地球环境友好,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由此他觉得,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十分重要且热门的话题。也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诺斯贝尔打造了相关业务平台。
通过对行业趋势的洞悉,邱晓锋认为,美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原料和包材至关重要。比如,可采用天然、有机、可循环或可降解的原料,推行配方安全无毒、无添加和拒绝动物实验等行为,采用可循环包装、可替换包装或减少包装等。
具体到诺斯贝尔自身的成长,邱晓锋介绍,一直致力于在供应链端做技术上的创新,以适应美妆产业的快速发展。据其透露,诺斯贝尔目前已形成三大技术平台——生物技术平台、制剂技术平台和AI技术平台。
其中,生物技术平台目前主要有按皮肤机理开发和选择原料、用现代生物技术方式创新原料和用现代皮肤医学手段进行皮肤检测三种方式;制剂技术平台已涵盖纳米载体、防晒剂安全和天然来源的卸妆产品等领域;AI技术平台则包含AI图像分析、个性化配方和智能制造等。
华熙生物郭学平:
合成生物学是原料创新引擎
创新靠什么?
在郭学平看来,合成生物学将会为化妆品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化妆品的创新有制剂创新和原料创新,我们深知大家的痛点,需要一直找新的原料,新原料从哪儿来?合成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创新。”
会上,郭学平用广义和狭义两种方式解读合成生物学的实质。“广义上,就是通过底层科学构建新的物种,物种可能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前一个新物种的诞生,可能需要几万、几十万年。现在基因技术加速了这个过程,生物科学家们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能合成一个新的物种。”
狭义上讲,郭学平表示合成生物学可以反过来读,叫生物合成。“就是用生物技术的方式来合成化妆品工业需要的原料。”
不过用生物技术的方式来合成化妆品原料,此前生物发酵技术已经实现,为什么还需要合成生物学?郭学平解释道:“所谓发酵,利用的是自然存在的菌种。但现在合成生物学最大的改变不是用自然存在的菌种,而是创造新的菌种,用它来生产化妆品的原料。”
郭学平同时也表示,不要神化合成生物学。“化妆品的原料生产技术,从天然动植物提取,到化学合成、生物发酵,再到合成生物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逐渐走向绿色可持续环保的技术。但今天无论是哪种技术,都是共存共生的。在化妆品行业,不是把这个原料做出来就可以了,不但需要从0到1的创新,更需要从1到100、到10000的创新,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化妆品才能用得上、用得起,所以才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臻臣沈洁:
彩妆要用科学来重新定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用科学的思维来审视TA们手中的化妆品,这也对产品制造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洁指出,在彩妆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基于应用型的研究。“但在产品开发中涉及到的原料结构、配方设计以及最终的科学检测,都还缺乏理性的、科学的思考。”
而早在3年前,臻臣就开始了彩妆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实现从应用型到基础型研发的转变。
在原料创新上,臻臣深耕定制化。典型如臻臣在粉体上的研究。沈洁表示,目前市面上对粉体的改性主要在小分子上,臻臣创新性提出利用大分子原料对粉体原料进行处理。这些大分子在结构上拥有更多的改性空间,并且改性后粉体会具有更加柔软、韧性的肤感,并且在贴肤上有提升。
在科学配方上,臻臣进行底层逻辑上的深挖。目前,臻臣引入了DOE思维概念,来解决配方设计中的难题。以底妆产品的抗暗沉专项研究为例,臻臣在配方研究中发现,影响暗沉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以粉体处理、分散工艺等6个维度为自变量,将抗暗沉指标作为因变量,经过一个科学的实验设计,找到影响暗沉最主要的部分。基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找到在配方优化上的方向。”
在科学检测上,臻臣已筹备建立专项实验室。“在专项实验室,可以对皮肤的含量、皮肤油脂、皮肤光泽度等进行评估,基于图像分析的设备,我们也可以全方位地对底妆妆效进行评价,包括口红持妆、皱纹的深浅、皱纹的数量等。
沈洁谈道:“彩妆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未来会走向更深度的品牌构建。”
伟博海泰李和伟:
以制药的逻辑做化妆品
当“用制药思维做化妆品”成为了一种思潮时,李和伟成为其中的代表。
作为药物制剂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之一,李和伟于2002年发明了“冻干闪释”技术,2009年正式将其运用于化妆品,借此开创了冻干面膜品类。
会上李和伟谈到,产品的开发,从配方到工艺、包装再到整个生产的装备,到最后使用时候的装置,共同构成了整个制剂的基础,“打造一个合格、有效的产品,离不开这5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新规之下,监管趋严,冻干面膜品类无疑也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针对“法规要求配方公开,品牌如何实现保密?”“法规要求微量成分需额外标注,如何不改变配方做到非微量?”等困扰行业已久的问题,李和伟直言,“制剂科学是解决之道”。
首先,制剂技术可对配方进行加密。李和伟利用高速镜头下布洛芬的溶解释放过程来呈现制剂技术的重要作用,再将液态面膜和冻干面膜做了对比研究:从物料、产品配方到膜布,传统液态面膜的均相体系很容易被复制,但是冻干面膜进行了来源于制剂技术的创新,即便公开配方也不会被破解。
其次,制剂技术+功效测评相结合,可实现精准含量满足宣称要求及功效。通过ISOL冻干闪释技术创新研发的多层结构冻干面膜,可以做到微量添加靶向浓度不微量,且产品功效能通过科学严谨的标准方法体系和实验验证。
“伟博海泰不像一家化妆品公司,更像一家制药公司,其实我们最核心是在冻干膜片的输出上。”李和伟透露,公司正在推出“全新膜芯合作战略”——基于伟博海泰的二代冻干面膜技术,与品牌、OEM工厂展开全方位合作,最终实现对液态面膜的技术替代。
科丝美诗金荣熙:
中国药材和植物原料更适合中国人
金荣熙认为,关于化妆品的消费,用户首先更关注的是使用感,以及关注功效从哪里来。他提到韩国的一个“身土不二”理论,意思是本地生长的药材或食物可能更符合当地人的习惯,由此指出,中国产的一些药材可能更符合中国人去使用。
在开发与中国药材和植物相关的原料方面,金荣熙有以下几个方向。
祛痘原料:百脉根。为了开发出具备祛痘抗菌功效的原料,金荣熙和团队进行了大量筛选,最终筛选出百脉根这个原料。通过将百脉根与水杨酸进行比较,金荣熙发现,该产品比水杨酸的效果还要好。在中国和华山医院一起合作做了一个临床功效验证后,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目前,这个原料也应用到了产品中。
抗氧化原料:老川茶发酵液。这个原料源自中国传统的茶。通过功效试验,金荣熙发现,四川宝兴地区的老川茶发酵液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也有抗衰和提亮的功效,细胞试验也证明,它对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分泌和透明质酸分泌是有效的。在做成产品后,委托广州第三方做了人体试验,同样证明有效。他还表示,该原料还有抗衰功效,能够促进微循环。目前,这个原料已应用到奥黛露这个品牌,现在也有产品。
防脱原料:珈密丝。珈密丝是混合了生姜、黄芪、覆盆子的原料,金荣熙指出,该原料具有防脱功效。他分析到,中国市场现在需求较高的是祛痘及防脱,总的来看,中国市场对防脱的需求逐年增长的。这是开发珈密丝的根由。在挖掘原料防脱功效上,金荣熙表示,科丝美诗采用的是拿过诺贝尔奖的自噬机理。
雅妍叶琳琳:
功效护肤原料开发有三大技术
叶琳琳表示,在功效护肤的原料开发领域,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技术、绿色化植物提取和培养技术和创新分子合成和结构修饰技术三大类。
1.微生物发酵。又包括天然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基因工程发酵技术。2.植物提取和培养。该技术主要包括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植物组织定向培养技术。3.分子合成和结构修饰。酶法绿色合成技术通过酶的作用代替化学合成,获得特定结构的物质。
此外,她还指出,目前化妆品领域剂型技术主要分为乳化技术和制剂技术。
乳化技术,包括α-凝胶乳化、液晶乳化、高压均质乳化、微流控、合成/天然高分子乳化等。其中,液晶乳化为当下的热门趋势。
制剂技术,包括成膜缓释、冻干、微囊、滴丸、水凝胶、气雾剂等近20种。干细胞外泌体是制剂中的一个热门技术,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
“化妆品行业要求进行人体功效评价、实验室试验、消费者测试和文献研究等,这代表着中国化妆品产业正式进入功效评价时代。”叶琳琳如是说。
比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功效宣称必须有理有据,“蹭热点”和“伪科学”将无所遁形;《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中,功效原料要求安全优先、功效必须、配方从简,并谨慎评估使用香精香料、着色剂、防腐剂、表活等。
“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的大背景之下,化妆品的功效和质量标准建设也日益加快,目前需进行试验评价的宣称功效中,多数已形成团体标准。”叶琳琳表示。
资生堂王颖:
百年研发造就百年企业
研发无疑是漫长的,需要耐心、决心、以及在长期主义下持续保持对未来的信心。这一点上,资生堂这家百年企业是绕不开的话题。
会上,资生堂中国研发中心高级总监王颖谈到,资生堂的研发始于1916年,至今长达100余年的研发历史,让资生堂的研发在全球化妆品公司中都屈指可数,并一再推出如红腰子、悦薇小针管眼霜等畅销产品。
在这些创新产品背后,王颖认为既是来自多年的研发积累,同时也来自研发理念的革新。2021年,资生堂确立全新研发理念“DYNAMIC HARMONY”,以5种研究方法为中心加速产品创新,包括以原料科学为基础,不断探索更好肤感和效果的配方研究;提高消费者情感满意度的感官研究;对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等。
王颖表示,除了护肤品外,资生堂还一直在防晒领域潜心钻研。活动现场,王颖重点介绍了去年7月资生堂首创的“紫外线转化技术”。该技术以植物光合作用为灵感,从400多种原料中发现了藻类提取物以及源自天然矿物的荧光氧化锌,两者不仅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其转化后的光能够成功修护由紫外线造成的皮肤细胞损伤,同时还能加速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产生,资生堂将该技术与原有防晒科技联合,研发出兼具防晒、护肤双重功效的全新“光能双效护养技术”(Sun Dual Care Technology™)。
此外,资生堂还打造了两个研发创新平台,一个是与中国多所高校合作,进行基础研究的开放性创新平台;另一个是去9月在中国正式落地的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项目“菲波娜”(fibona)。王颖表示,“希望通过这两个平台,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文:杨晓峰、张浩、陈其胜)
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23CiE美妆创新展将于2月22日-2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立体呈现美妆行业在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等多维度的发展趋势,全面把脉产业未来方向,欢迎前来逛展。
END
☟点这里,上品观APP了解更多资讯
原创文章,作者:化妆品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14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