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几年,有不少明星都开始大方承认自己接受过医美项目,同样也有不少明星还在积极地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肖像权、名誉权,并极力声明自己没有做过医美项目。其实为了追求美丽而进行医美消费本身无可厚非,但因为医美消费而引发的权益、财产甚至是健康受损,才是社会大众一直关注并声讨的问题。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消费者,在进行医美消费时,都应时刻警醒,理性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维权日,在医美行业监管被不断加码规范的当下,我们不妨一起来讨论下,医美消费群体的维权问题都集中在哪,以及医美机构应该如何规避红线问题。
互联网医美,为了流量都爱“碰瓷”明星
在医美IP盛行的当下,无论是个体医美IP还是下游医美平台,树立拥有极佳的审美的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现在的互联网随处可见各种看脸审美、明星面容分析的账号。
更美App向吴谨言赔礼道歉在医美营销这一领域已经不算新鲜事,早在2016年开始,看脸审美的“鼻祖”新氧就已经开始因为侵犯明星肖像权而频频向多位明星道歉赔偿了。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10月以来,共有90余位明星因“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肖像权纠纷”起诉新氧,原告方包括杨幂、秦岚、许魏洲、蒋勤勤、张含韵、鹿晗、华晨宇、鞠婧祎等。
其实,明星们维权的出发点除了维护自身的商业价值和肖像权之外,更多的是在保护自己被曝光的隐私问题,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尽管当今社会对医美整形的接受度在不断提升,但归根结底,接受医美整形这件事还是个人的选择和私事。自己公开承认无伤大雅,但是平台方未经明星本人同意就曝光并大肆宣扬,甚至是肆意猜测编造其整形相关的信息,无疑触犯了法律。
从医美机构端来看,曾经在征得消费者同意后,使用消费者的照片作为机构的宣传一直都被奉为“最佳且必备”的宣传手段。然而,现在使用消费者的术前术后对比照进行项目宣传则是严重违反医美广告宣传法。同时,也有法律从业人员表示:有法律从业人员表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负有对患者/消费者保密的义务,若泄露患者/消费者隐私对其造成了损害,机构方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健康、财产安全,医美消费市场的关注重点
另据天眼查风险数据显示,从事医美相关的业务企业中,3.26%的相关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8.57%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3.87%的相关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2年医美相关企业共产生279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针对医美市场上的种种乱象,国家有关部门也曾多次联合执法,肃清医美市场。开年至今,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四川、杭州等地方,从省会级城市到县级地区、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到地方法院、甚至多部门联合行动,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展开了大范围的重点整治工作。
我们曾经在《2022年末策划一|医美监管盘点,整治违规营销成重点》《医美宣传警报再度拉响!14条违规红线别中招》《医美监管“铁拳”来袭,机构如何突围宣传?》一系列文章中讨论过,医美机构应该如何在严格的市场监管中合法经营,良性竞争,更好的服务广大医美消费者。
从多次的医美市场监察、肃清行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家有关部门严打严抓的医美市场乱象问题与广大消费者集中关注反馈的问题是一致的,并且从2021年底开始,医美市场乱象问题整治监管已经成为常态,国家市场监管总和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清理医美市场乱象,为消费者打造放心的医美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的财产、健康安全。
作为医美市场的供给方,广大的医美经营者需要直面市场监管,合法合规经营医美机构,在合规监管之下开展良性的竞争拓客手段,突破医美市场乱象,赢得消费者信心。医美历来都是消费医疗领域的“话题选手”,社会舆论的集中品评对象,如何让医美行业拥有更加正面、积极的社会评价和形象,还需要我们广大医美人的共同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17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