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指出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修复皮肤屏障成为本病的基础治疗。本研究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基金项目:盐城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K2015026)
刘润秋,秦萍萍,蒋燕南,文晓婷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本文发表于《中国医疗美容》2023年第1期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3.01.00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近3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依据美国玫瑰痤疮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为玫瑰痤疮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后,随机化至对照组或试验组。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有视网膜病变、纳入本研究前3个月内曾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者或其他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或本研究疗效观察的患者排除在外。
1.2 方 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和眼底检查。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每次200mg 每日2次,同时生理盐水湿敷,用法为将6层纱布浸于适量的生理盐水后湿敷,每晚1次,每次20分钟;试验组口服硫酸羟氯喹和外用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硫酸羟氯喹用法同对照组,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用法为每晚1贴,每次20分钟,连续两周后改为每2晚1贴;对照组和试验组疗程均为8周。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2 结 果
2.1 基线比较
共有7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提示两组数据均衡可比,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2.2 治疗后8周比较
治疗后8周,试验组较对照组症状评分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77.78%)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2.78%)的有效率。
为了进一步了解治疗后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我们又比较了红斑(包括阵发性和持久性红斑)以及次要症状(包括烧灼刺痛感、皮肤干燥、水肿)的改善程度。结果发现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红斑和次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红斑和次要症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较对照组红斑改善的程度更为明显,次要症状改善的程度较为明显,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3 讨 论
尽管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但目前认为其发病过程主要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所诱导的并通过异常的神经血管功能和免疫所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阻断各种因素诱导的免疫介导的炎症是治疗的重要手段。硫酸羟氯喹是一种抗疟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增生、抗紫外线作用。在玫瑰痤疮治疗中其主要通过抑制抗菌肽LL-37而降低肥大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少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推荐硫酸羟氯喹可用于治疗阵发性潮红和持续性红斑。本研究提示口服硫酸羟氯喹和外用生理盐水湿敷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的玫瑰痤疮的有效率(痊愈+显效)为52.78%,张婷婷等人也报道硫酸羟氯喹单用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率为50%,因此仅用硫酸羟氯喹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需要联合其它治疗手段。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玫瑰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本研究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有效率达77.78%,明显优于采用硫酸羟氯喹和外用生理盐水组。同时我们也发现试验组阵发性红斑和持久性红斑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玫瑰痤疮的次要症状如烧灼刺痛感、皮肤干燥也迅速的获得了改善,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还发现无论是硫酸羟氯喹联合生理盐水外用,还是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仅对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和丘疹、脓疱具有一定的疗效,而对玫瑰痤疮的毛细血管扩张无效,提示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需要在玫瑰痤疮病情改善后配合其它的治疗方法,如光电等物理治疗。本研究仅观察了8周,由于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
微信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
官 网:zgylmr.org.cn
邮 箱:ylmr@vip.163.com
市场部:010-82755409
编辑部:010-82755419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中国医疗美容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17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