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医美乱象起底!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新闻中心

█ 医美视界——因医美人而生,与医美人同行!




“3·15”晚会,展现了乱象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在医美市场仅有III类医疗器械可以被用于注射。

注射医美乱象起底!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田亚华向记者介绍,近年许多不具备医疗器械资质的化妆品以及I类、II类超适应证的医疗器械被用于注射的情况仍然比较常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激光美容科主治医师刘滢向记者表示,注射不明物质对人体和面部的伤害非常大,注射后很难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代谢,甚至可以说是注射后“有去无回”。


“三无”、套证产品风险大







近年,随着轻医美的走俏,注射填充类项目作为轻医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受到众多求美者的追捧。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医美注射产品按功能分类,可分为填充材料、补充材料、支撑材料、萎缩材料等。刘滢介绍,由于有些产品具备复合属性,临床中对于某些产品的分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既属于注射类,也属于填充类,肉毒毒素也可以划分至注射品类。对于注射产品的用途,比如求美者所熟悉的肉毒毒素,主要对应的是眉间纹的改善,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扩充使用范围用于瘦脸、瘦肩、瘦小腿和面部提升等,也会制作成复配制剂用于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毛孔粗大和皮肤肤质等。

一位前三甲医院整形科医生向记者表示,实际上,确实存在很多没有资质的产品和私立工作室、美容院等从事医美,有些求美者为图便宜,大胆尝试,但本质上有害无利。

田亚华介绍,有些欧美国家的产品在当地主管机关取得了医疗器械许可,但由于其配方较为复杂或与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标准存在差异等原因,部分品牌以“化妆品”资质进口然后被用于注射,特别是部分美白、溶脂、三文鱼水光产品有着高市场需求。这些产品由于不具备III类医疗器械许可,转而以贴牌或者套证的方式,“穿上II类医疗器械的身份在市场上流通”。田亚华表示,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注射此类产品是否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大小均属于违规。

田亚华表示,上述相关产品进行套证或者贴牌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有“医疗器械许可”的身份,进而售卖给医疗机构。相关产品的使用说明都是不能注射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医美机构私下则暗示甚至直接讲可以注射,包括水光注射或者手针注射。田亚华同时认为,医美上游端售卖非III类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其实已经转嫁到医院端,比如说明书上明确写着使用方式是涂抹敷料,而医院拿来注射使用则属于医院违规。

田亚华表示,申请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总体而言时间与资金成本相对较高。除了常用于“水光针”外,玻尿酸还可以复配其他成分用于注射。此前很多品牌都是以“化妆品、I类医疗器械敷料、II类医疗器械敷料”在市场上流通。获批成本高确实是主要原因,毕竟玻尿酸原料的获取相对比较方便。“客观地说,国内合规的透明质酸溶液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只不过巨大的医美市场与快速增长的规模会让许多品牌快速地涌入市场,部分产品医院采购的价格差距较大,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目前玻尿酸原料获取方便,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品牌进入这个市场。

对于注射不明物质带来的风险,刘滢表示,其在线上线下接诊时遇到过很多因注射没有资质产品而出现问题的患者,“比如出现异物肉芽肿,在脸上形成小肉球状的鼓包,有的患者一年后仍然可能无法恢复。”刘滢表示,注射不明物质对人体和面部的伤害非常大,注射后很难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代谢,甚至可以说是注射后“有去无回”。

刘滢表示,一般情况下合规产品代谢的速度较快,比如水光一般2-3周自然代谢,交联玻尿酸6-12个月不等,而“三无”产品的成分并没有经过任何严谨的循证医学研究,很可能生产厂家自己都说不清楚。刘滢介绍,其此前接触过的一位患者,注射不明物质后出现脸部问题长达数十年,情况经常反复,在用药后略有缓解但遇到环境变化或身体问题时又出现症状,“有点像肿瘤一样失控”。刘滢表示,比如此前国家禁止的生长因子注射、乳房填充等,为求美者带来了非常多的影响和伤害。


监管不断趋严







在政策方面,医美方面医疗器械的监管不断加强。


2021年11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发布了关于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的通知,用于注射到真皮层,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按照III类器械监管,通知已于2022年3月正式落地。透明质酸(即玻尿酸)是水光针的常见成分,政策的出台也被市场认为是推动医美行业合规发展的一针“强心剂”。


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多个医美行业监管政策,中泰研报证券显示,行业加速出清利好头部合规企业、合规产品以及合规龙头机构。


为避免医美乱象,田亚华认为可以从政策监管、消费者教育等方面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田亚华表示,我国市场中既有医疗美容又有生活美容,其中生活美容机构数量庞大,存在相当比例的生活美容机构直接、间接进行了医疗美容的超范围服务,而无论是直接注射、微针还是滚针等方式,都属于违规行为,需要加强监管、从重处罚。而对于合法的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部分机构而言,也存在超范围应用的情况,因而消费者进行医美时也要“验明正身”,检查产品是否具有III类医疗器械的许可证,保护自身身心健康。


田亚华也认为,目前政策上对于一些医美产品的审批仍有改进空间,比如某些已经具备外国医疗资质的产品在国内注册使用时,由于医美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在国内很容易出现旧一代产品具备相关资质、而新一代产品不具有资质的情况。


对于消费者如何选择医美注射,刘滢表示,一定要选择合规的医生、合规的机构、合格的产品。具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医生是进行医美的基础门槛,有些省份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要求,同时要选择经过卫健委批准的合法医疗机构,此外则是选择具有批文的产品。刘滢表示,目前很多注射产品会有自己的防伪码,与热玛吉、超声炮等光电类设备一样可以通过扫码验证。


刘滢提到,比如一位求美者希望进行鼻唇沟注射,那么其可选择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玻尿酸、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类等,可以了解三个品类中哪些产品获得了国家III类医疗器械批文,再进一步进行选择。刘滢也表示,目前很多求美者并不清楚如何去专业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因此也建议相关行业协会或单位梳理合格产品清单进行公示,以便求美者更方便地选择合规产品。


对于“3·15”晚会曝光的很多“三无”产品,刘滢介绍道,除了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进行查询外,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简单的辨别方式就是通过产品包装后面是否具有械字号批文来判断。目前获批III类医疗器械的产品品类相对单一,消费者很容易辨别。玻尿酸等III类械字号产品的审批非常严格,一般情况下从研发到接近临床需要8-10年的周期,中间还需经历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等多个流程后才能获得国家批文,因而目前市场中获得III类器械的产品实际上并不多,主要包括玻尿酸类、胶原蛋白类以及聚左旋乳酸类(PLLA)等。


与很多化妆品甚至没有资质的产品相比,在价格方面,合规产品也有着明显不同。


刘滢介绍,以公立医院为例,收费标准一般主要分为材料费用和注射费用两部分,比如某进口品牌的肉毒毒素,其所在医院100单位的售价(即药费)为2000余元、注射费用为1500余元;民营机构多按部位进行收费,如肉毒毒素用于鱼尾纹或眉间纹单部位1000余元或者更低。而对于美容院而言,并不允许进行有创性操作。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图片:摄图网




315晚会:去年“黑培训”,今年“毁容针”!


202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妆字号美容针或致毁容



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医美非法培训(点击回看)


这是底线问题!涂抹可以,不能用于注射!




大量三无化妆品被用于面部注射,相关公司劣迹斑斑 | 界面健康315


“没有批号,妆字号也没有。都是几十块钱一个的东西,谁去批它,没必要。”“咱们老客户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一款外包装上没有任何信息的面部注射产品,一位美容针剂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而实际上,因为廉价,这些外包装上没有任何信息说明,典型的三无化妆品很受美容机构的青睐。最终,他们将经过美容机构,被直接注射到不少消费者面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这些妆字号甚至无批号的注射美容针遭到曝光。

据央视315晚会,2022年7月的武汉举办的美博会现场,有商家为吸引顾客注射,打出了“99元任选一部位,现场祛皱”的广告。也有商家展台前贴满了VC美白、爆脂王、8万单位干细胞、瓜子脸等产品宣传标语,吸引客源。

不少顾客也直接在商家的展台前接受了针剂太阳穴、额头、脸颊等面部的针剂注射。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包括各种功效的针剂,如填充、除皱、减肥的产品。工作人员介绍它们都是化妆品,主要是卖给美容院,给有需求的消费者进行面部注射。

在现场,一位顾客接受注射半小时后,脸颊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鼓包。在一旁操作的工作人员解释称,“一会儿就好了”,并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医生,但对自家产品的打法比医生更专业”。

不过,这些产品有的实际上是妆字号产品,即化妆品,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均不可用于注射使用,存在极大的使用风险,严重者可能导致毁容等。

妆字号产品不能注射使用

另一公司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一款名为葡聚多肽的产品,备案信息为化妆品。工作人员称这是他们的主打产品,可以用于面部注射,主要作用是抚平皱纹,让面部显得更加饱满年轻。一名没有医师证的工作人员同样在现场为顾客进行了面部泪沟注射。

这样的场面并不罕见,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另一医学美容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主打产品贝莉芬系列。其均为妆字号产品,包括十几个种类,主打功效是美白、抗皱、补水,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搭配混合注射。

在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一处并非医疗美容场所的办公室内,一名顾客正在接受抗皱补水的面部针剂注射。随着工作人员的操作,其面部已然不太平整,且有血丝渗出。工作人员则简单介绍道,浅皮层出的血最好给揉回去,毛孔出血渗透回去就相当于做了一个自身血液回输。她还告诉顾客,面膜不要擦直接盖上,一会儿把面膜去了,小包几乎就没了。而实际上,这款被打进顾客面部的化妆品只被批准用于表层涂抹。

不光是在一些美容医疗展会上,在一些线下医美机构,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面部注射美容针依然热度不减,产品来源包括“从医院配”、“美容院买”、“护士上门输液”等,花样繁多。其成分除了前述的葡聚多肽,还包括氨甲环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
因为价格不透明,这些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利润十分丰厚。前述商家直言,这些美容针的卖给消费者的价格起码是成本的十倍。

而这些妆字号,甚至几乎没有任何说法的注射美容针剂又是从何而来?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是生产这类化妆品的厂家之一。在市场大量需求下,公司甚至在扩建生产规模。在原有3层老工厂的基础上,又买下了6层的新工厂。

公司工作人员坦言,自家生产的医美针剂产品都是妆字号,多用于涂抹,而非用于注射的产品。目前市面上操作这类产品的没有一家能打械字号,也没有几家有相关证件。自家工厂同样没有拿到生产许可证件,“如果明目张胆的,我们就在这里干不下去了。”

在当前的315晚会中,暴露的问题实则也指向了“妆字号为什么还能注射?”这一屡禁不止的灰色地带。

3月15日晚,中整协医美机构分会副会长田亚华向界面新闻表示,一定要提示消费者,妆字号与械字号是明确的两类产品,不存在妆字号可以注射的说法。整形美容用的注射材料,都是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其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事实上,国家药监局在2022年3月公告,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将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由此,国内对医美产品的管理实则是提级管理,执行的是最严标准。

这也标志着,尽管舆论中不断有“轻医美”的修辞,但医疗美容的产品和项目和大众以往接触的生活类美容存在巨大差异,前者已经触及医疗领域内,其对产品质量、使用场景和机构、使用人员的资质等等都有跟高级的要求,不因为“轻医美”、“轻注射”就可以轻视和淡化。 

田亚华还提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是身处生活类的美容场景,是不会“破皮”的,“破皮”就是不合法的,就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而如果身处医疗机构类的美容场景,被告知要使用医美产品,就可以要求检查产品的获批信息,妆字号、械字号是明明白白的,获批的医美产品一定有械字号,如果没有就可以质疑,要保持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他还指出,当前之所以屡屡出现“妆字号冒充械字号”,是因为在过去的阶段内,医疗美容快速发展,而公众的市场认识还停留在生活美容的范畴内,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位,甚至没有认识到医疗美容和普通的面部按摩等等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给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机;而在法律建设层面,国内的医美产品审批制度仍有进步空间,当前存在海外已经上市甚至淘汰了的产品在国内还没有获批,这也会导致一些产品的违规使用现象出现。

同日晚,汉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华阳向界面新闻分析,从法律上看,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是两类产品。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也就是,依据前述条例,化妆品其实是“涂涂抹抹”的产品,不应该用于注射。

另据央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介绍,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注射到消费者面部之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面部皮肤的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无序生长、变毁容。

相关“美容针”公司劣迹斑斑

天眼查显示,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称是“广州暨肽因子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暨肽因子”),成立于2022年10月,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及第一大股东为赵丕富,持股比例70%。在央视的报道中,前述公司主打产品正是各类功效的针剂,都是化妆品,主要销售对象是美容院,但会给有需求的消费者进行面部注射。

这显然是不合规的,据天眼查,暨肽因子的经营范围包括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销售;化妆品零售;化妆品批发等。也就是,甚至都不涉及医疗器械类产品,也不涉及医疗注射。

同日晚,还有更多公司被提及,包括一些小微企业。并且,多家公司除了违规经营,参保人数还是0。

其中,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20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郭晓玲,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日用化学产品销售;个人卫生用品销售;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等。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2021年参保人数为0。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全称为“北京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田琨,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销售服装、文化用品、化妆品、日用杂货、化工产品等。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2021年参保人数为0。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称为“广东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华玉鹏,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

同时,该公司由广东遇太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2022年参保人数为0人。值得一提的是,另有一家名为广东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于2021年6月注销。此外,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被点名。

行业方面,据天眼查数据,国内目前有近13.4万余家医美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山东、河北三地的医美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有2.4万余家,1.1万余家以及8800余家。

而在众多公司之中,不合规经营的或许还不在少数。天眼查风险数据显示,从事医美相关的业务企业中,3.25%的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8.51%的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3.85%的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2022年,医美相关企业共产生279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本文来源:中央电视台

卫生监督观察、界面新闻



延伸阅读


认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切不可混淆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追求外在美及抗衰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选择变美的前提是安全,而选择正规医美机构和医生是保障。


在接受服务前

您一定要认清“医疗美容

与“生活美容”的区别

切不可混淆


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定义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达到美化改善人们的容貌、体形的目的。


《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

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的经营性行为。


二、机构资质


医疗美容机构

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


生活美容机构

须具取得营业执照,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具有与所经营的服务项目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服务项目范围,并按照其服务项目范围提供服务。


三、从业人员资格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不具备上述规定的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二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当下非常受欢迎的热玛吉、超声刀等,这类抗衰类仪器属于医疗科技美容范畴(医疗器械类);另外如玻尿酸,肉毒素等针剂注射也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即使是正规的执业医生也不允许在生活美容机构进行操作治疗。

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界定两者之间的区别,盲目地到美容院解决自己的医学美容问题。个别美容院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违规介入医学美容,由于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医学知识,屡屡发生医疗事故,给求美者造成的不该发生的毁容事件。


从事美容美发服务的美容师、美发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健康检查,持健康证明上岗。


这其中有美容院的问题,也有求美者自己认知的问题。所以,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监管自然是必要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的认识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消费提醒

如果您有计划,或者已经在生活美容机构购买并接受了医美美容服务,请慎重考虑,及时止损,一定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接受诊疗服务。


本文来源:北京市场监管

中山市场监管

珠海市场监管





精彩回看

女子花10万祛黑眼圈,竟不知产品和价格……

一遇到检查,他们就慌了……

小区楼下的美容院买了“超声炮”!真的假的?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第十届全国微创医学美容大会会议通知及大会日程

2023索塔圆桌派对:诚邀全国医美机构进行深度交流

揭开医美江湖的“潜规则”......惊呆了记者!

广告法:医疗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注意!这也属于“医美”

315晚会:去年“黑培训”,今年“毁容针”!

机遇当前,机构布局形体业务要解决两大“灵魂拷问”

“热玛吉”和Thermage®的真假界限,必须该重视起来

第六届IAIC成都国际医美产业大会暨“医美之都”高峰会议第一轮通知

鹏爱医美品牌升级盛典暨2023医美行业规范化倡议仪式圆满落幕

嘉宾征集 | 第八届中国抗衰老医学大会美学设计与咨询论坛演讲嘉宾征集令!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医疗美容大会第一轮通知

关于召开“第八届中国抗衰老医学大会暨抗衰老产品博览会”的第二轮通知

精彩回顾丨第四届衡力·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

“颜形一致 塑造未来”艾尔建美学首届形体美学峰会成功举办

《医疗美容依法执业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启动会在京召开

转型产业互联网,新氧踏上新征途

粤港澳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落户中山

认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切不可混淆

医美咨询(设计)师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认知



注射医美乱象起底!

↓分享给朋友看看  好看请点这俩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视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17992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5日 下午11:47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