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口腔赛道刮来一阵“海洋之风”,它还有一个非常高逼格的法文名字——Avec Moi。
正如其名,这个走高端路线的新品牌的确能耐不小,把一支单价68元的牙膏,一个月卖到了5000万元。
彼时,从各路明星到各线网红主播,都纷纷手持这款牙膏,直夸这是自用款,好用到不行。
尤其在罗永浩直播间上线后,海洋之风更是直接爆卖12000瓶。
破圈、爆红、全网都在用……海洋之风以一种横空出世的高姿态,藐视着国际品牌与国货老牌在口腔赛道多年厮杀打下的江山,一举冲到了各大平台牙膏榜单TOP1。
那么这阵风,到底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海洋之风隶属于苏州抓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由克劳丽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继续顺着这条藤向上爬,克劳丽背后,是老牌日化企业隆力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隆力奇正身处风暴眼,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8亿元,董事长被取保候审,公司1.5亿元股权被完全冻结。(详情可见《37年老牌国货走上“不归路”》)
实际上,海洋之风这几年也的确平静不少,目前成绩处于中游位置,天猫月销量1万+,在牙膏热销榜上位居第16名。根据考古加数据,海洋之风在抖音近30日品牌月销量为30万+,反倒在起家的小红书上,品牌宣传归于沉寂,产品最新笔记的点赞量都停留在个位数。
但无论如何,该品牌能够黑马出世,迅速爆红,拆解来看,成与败之间,这是一套行业内值得思考的增量打法。
从一开始,海洋之风就把品牌和产品定位,思考地非常清楚。
首先是高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贵的一定更好用?海洋之风选择从头到尾都向高端化看齐。不仅强调自己有个法文名字Avec Moi,同时表示自己有着法国高端技术基因,研发水平比肩国际品牌。此外,在包装上海洋之风也贯彻简约大气的高端风格,可以保证自己在一众“浓墨重彩”中脱颖而出。
其次是益生菌。海洋之风牢牢锁定益生菌这个卖点,将其作为媒介,形成口腔菌群平衡,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中心逻辑。在同质化牙膏赛道找到一条细分领域并成功占领。
理念形成,产品出世,下一步就是扩大品牌声量的问题。
海洋之风的路径为,先猛攻小红书、今日头条、微博等种草平台(也被称为二类电商),通过内容引流至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形成一个从内容引流到购物收割的固定链条。
具体动作,海洋之风先在第一站小红书,投放5000篇种草软文,通过美妆博主、素人推荐大量布局内容,占领一个平台后,海洋之风滚雪球式继续霸占今日头条、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线上渠道,全力造势这个品牌“风很大”。
▲海洋之风小红书热门笔记
在早期,海洋之风的流量结构主要为,内容种草平台信息流的导入流量,以及电商平台自身的搜索流量,两者占比大致为8:2,随着大半年时间的流量迁移、转化,二者权重发生位移,趋于5:5。至此,海洋之风通过狂拦流量建立起品牌规模,有行业人士透露,海洋之风2019年销售额高达8亿。
此外,各路明星推荐、宣传、代言,也是海洋之风的一大利器。除了像罗永浩、金星、刘涛此类带货明星主播,海洋之风也邀请到钢琴家朗朗作为代言人,以及央视主持人杨澜也是产品推荐人之一,从而塑造出品牌正面向上的良好形象。
凡此种种,都让海洋之风这个品牌扶摇而上,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高价买单。
趋于冷静后的流量退潮
实际上,海洋之风的这套打法倒称不上有多精彩。早期完美日记、珂拉琪也都是依靠这个方式一路狂飙,包括近期的抖音白牌肌先知、FV等,也都是通过前期烧钱,后期圈钱打爆知名度。
总结就是,先有流量,再有规模。
当然,能够从国际大牌和国货老牌手中,分得这么大一块蛋糕,这是一个大挑战。海洋之风也切实在这个大盘上押注了风险。
有行业人士透露,海洋之风进入疯狂的跑马圈地期后,完全不考虑极限词和售后。目前,从小红书2018年一些余留的产品推荐笔记上,还可以看到“美白牙齿,改善口腔溃疡”的句式。
▲海洋之风早期小红书笔记宣传
在未持得特证的情况下,海洋之风把牙膏吹成解决一切口腔问题的万精油,直接披着虚假宣传的外衣大肆招摇,却也承担了一定反噬。
2020年,职业打假人王海就在微博上公开指责海洋之风虚假宣传的问题,引起热议。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之风的老东家隆力奇,也在2022年因直播虚假宣传问题,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旗下媒体发文痛批。
流量逐渐退潮后,如今的海洋之风的确收敛不少,开始老老实实地走品牌常规经营路线,即传统广告+抖音信息流形式,目前小红书、微博等二类电商平台,也鲜有其产品宣传信息。
某种程度上,海洋之风的发家之路,似乎也印证着口腔赛道的多种可能性。
近期,冷酸灵母公司——登康口腔冲击深交所,也反应了这一赛道的潜力无限大。尽管充斥着宝洁、联合利华系强劲对手,以及舒客、云南白药等国货老牌,但凭借着产品的高渗透性,以及消费者日趋多元、个性、年轻的需求变化,依然切实存在诸多细分缺口亟待挖掘。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口腔市场从2016年496亿元,增长至2020年884亿元,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1522亿元。由此,这是一个还未到顶的增量市场。
然而,蛋糕虽大,抢食者不少。
从供给端着眼,牙膏行业已经告别躺赢时代,白热化竞争之下,单靠运营已无力推动主营业务增长,只能在战略层面展开追逐,不断在多元产品、细分人群上内卷,挖掘并开发出如益生菌、美白等细分赛道。比如漱口水这一细分领域,近几年就催生出参半、BOP等大量新锐品牌,在此虎视眈眈。
但不少企业为追求迅速曝光,选择铤而走险,让产品随意打出“消炎镇痛、止血”、“促进幼儿长牙”、“修补牙洞”、’“闭合牙缝”、“稳固牙齿松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等标语,模糊与药品、医疗器械之间的界限,严重误导消费者。
由此,行业政策也在瞄准功效牙膏这一灰色地带,紧盯各大品牌的一言一行,不断拉紧红线,加码惩治力度。
3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就公布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其中重点指出,牙膏实行备案管理,牙膏备案人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牙膏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等具体要求。新规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美妆网表示,此次新规针对功能性牙膏做了具体规范,有利于清晰并确认行业从业者的责任义务,提高违法成本,为行业虚假宣传现象敲响警钟。
凡此种种,都意味着牙膏品牌的下一步厮杀,是要在规范界限内,在差异化、个性化、功能化上进行突破。否则,即便如海洋之风一般,通过早期虚假造势收割一片流量后,风光期一过,很快便归于平庸,难以再启江山。
消费升级下,品牌应将产品品质与口碑积累放在前列,这才是长期主义的本质所在。
这场美业盛会,爆了!
刷新直播格局,他们载誉前行!| 第3届中国直播电商金播奖获奖名单
年度品牌,它们荣耀加冕!| 第16届美妆年度大奖获奖名单
原创文章,作者:美妆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18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