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将迎来新时代。
1083亿!
这是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2027年可能达到的市场规模,同一年,此类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或提高至62.3%(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17年—2027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细分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10亿元)
2017年—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细分市场规模及重组胶原蛋白渗透率(单位:10亿元)
如此商机,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某相关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有几十个重组胶原蛋白针剂产品正在药监部门的大门外排队申请上市。
热闹背后,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真的已经成熟了吗?对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是否标准和规范?一下子涌入诸多同类产品,在品质和功效层面是否都合乎要求?如何才能保证重组胶原蛋白的健康应用?
这些问题,无疑也成为重组胶原蛋白入局者关注的焦点。
10月15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丸美承办,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协办的“第二届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将正式召开。
此次论坛,或能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很好的答案。
重组胶原蛋白研究将发布新方向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护肤品中,但总的来看,重组胶原蛋白类护肤品的渗透率并不高,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的渗透率仅为14.9%。
2017年—2027年中国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及重组胶原蛋白渗透率
核心原因,在于重组胶原蛋白目前的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来源上,胶原蛋白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从智妍咨询发布的相关信息可知,尽管动物组织提取胶原蛋白不具备重组胶原蛋白的很多优势,但能够保持完整的生物活性,而重组胶原蛋白要实现完整的生物活性并不容易,只能根据特定要求定制基因序列实现功能的精准化。
从生产上来看,动物组织提取胶原蛋白生产相对简单,而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难度较大,制备成本较高,甚至高于透明质酸。因而,重组胶原蛋白应用的发展速度及规模比不上透明质酸,国内市场中,透明质酸在功能性护肤品、医用敷料以及轻医美场景下的终端规模均大于胶原蛋白类。
此外,重组胶原蛋白应用种类还比较单一,仍然有待丰富。由于生物合成技术水平受限,目前只有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两类产品获批。
正是由于上述技术瓶颈的影响,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实现对重组胶原蛋白的健康有效应用及规模化生产。
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在重组胶原蛋白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丸美。
根据益普索统计,消费者未来计划增加投入的护肤功效主要聚焦在抗衰、补水、美白和保湿。基于这样的趋势,部分美妆品牌已经加大在重组胶原蛋白抗衰领域的研究。丸美便是其中的代表。
此前,丸美一直在探索具有更高活性、更强稳定性的重组胶原蛋白应用技术,最终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获得了和人体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100%一致的全人源双胶原蛋白。
丸美的一组研究数据证明:相比市售其他胶原蛋白,全人源双胶原蛋白可以1.5倍的速度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可加速修复细胞损伤,24小时修率复高达95%;可4倍提供成纤维细胞黏附力,将氧化损伤后的细胞寿命延长37.34%;可将Ⅰ型胶原蛋白分泌量提升25倍,将Ⅲ型胶原蛋白分泌量提升15倍;在100mg/m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没有毒性,在100%浓度下对皮肤也没有刺激性,具备“安全无毒,0敏抗老”的特质。
论坛现场,丸美重组胶原蛋白首席科学家熊盛教授还将发布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层面的重要突破性成果,并做出具体分享。
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丸美一样,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并能够在研发上持续投入。所以,基于技术的限制,入局重组胶原蛋白的企业,能够实现技术突破、掌握前沿科技的其实并不多。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重组胶原蛋白应用技术,为广大入局者找到更多突破瓶颈的方向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论坛将集中呈现相关专业内容,围绕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制备技术,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医美领域的应用,重组胶原蛋白规模化运用及消费者沟通等方面,给出专业性意见和方案。
这些主题报告,对于促进重组胶原蛋白类护肤品的发展定能提供精准、专业的指引。
同时,为了推动行业在重组胶原蛋白抗衰领域的研究,论坛现场还将发布《抗衰老趋势白皮书》。据悉,《抗衰老趋势白皮书》涵盖抗老新群体、抗老新肤质、抗老新成分、抗老新形式等几方面趋势,全面地呈现了抗衰老市场的未来,深入了解这些趋势,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领域的应用也能实现更多技术上的突破。
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将制定新标准
除了研发技术还有提升空间,当前的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也有待完善。
过多入局者“杀进”这一领域,除了抬高整体市场份额外,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的市场现象发生。
比如,一些不具备重组胶原蛋白制备技术的企业,在营销上仅仅是炒作概念,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而另一些重组胶原蛋白相关技术还不太成熟的企业,则可能过度夸大产品功效,对消费者进行误导。鱼龙混杂之下,不免会出现产品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当然,鉴于重组胶原蛋白不断上涨的热度,此前已经有部分相关标准和法规发布。
2021年3月15日,国家药监局对外发布《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2022年1月13日,又发布了YY/T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只不过,关于重组胶原蛋白应用的标准和法规还相对较少,而且发布较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很难产生较广的影响,真正对整个行业起到规范作用则需要更长的周期。同时,关于重组胶原蛋白在护肤品应用上的标准和法规,目前仍存在一定空白,这使得该赛道的入局者缺乏相应的指导。
基于此,丸美将依托多项重组胶原蛋白制备技术、相关发明专利和更多的基础研究工作,从护肤、医学、食品、化妆品原料、功效评价方法这五大方向,为重组胶原蛋白的产业规范化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将在论坛现场,正式启动对这五大标准的制定。
其中,护肤标准适用于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质量安全、包装等方面的规范;医用标准适用于医学美容领域,可促进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美行业健康发展;口服标准旨在建立重组胶原蛋白口服产品的制备标准,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化妆品原料标准从质量、技术、标志、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对原料在化妆品的应用上提供了统一的行业指导;功效评价方法标准则规定了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及功效检测的基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组胶原蛋白作为化妆品原料以及成品的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修护功效评价。
有了这五大标准的加持,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无疑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营造出良性的市场环境。
重组胶原蛋白发展将迎来新平台
新技术和新标准,可谓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向前发展的双重驱动力。此时,如果能在由生产、原料开发、研发技术、临床验证、检测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中实现协同化,那么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无疑会有更加良性健康的环境。
实际上,从此次论坛的参会嘉宾阵容,也可以看出重组胶原蛋白“产学医研检”正走向一体协同化。
其中,既有丸美生物董事长兼CEO孙怀庆、丸美生物基础研究中心科学家郭朝万博士等品牌方代表,又有国家和社会相关机构代表,如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曹泽毅,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刘仁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等。此外,包含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佛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China-SCC、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代表、广州质检院等在内的许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士也将参加论坛,并进行专业分享。
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是,论坛现场,还将成立丸美重组胶原蛋白“产学研医检”一体协同化平台,这是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领域首次成立的“产学研医检”科学平台,在行业极具前沿性。
作为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丸美在产业转化平台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和成熟经验。依托自身底层研发及产业转化优势,通过建立内部完整的“研发、检测、中试、应用”的成熟运行系统,同时集成外部“学研医检”的扎实科研资源优势,丸美打造了重组胶原蛋白“产学研医检”一体协同化平台。
据丸美透露,平台建立后,将围绕国家和地区重点项目及高技术产品、专有技术、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审计、行业创新、知识产权、科普活动、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重点布局。同时,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持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创新及应用落地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支撑。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方兴未艾,为了更深入地布局这一赛道,相关企业都在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重组胶原蛋白应用方法。此次论坛,从应用技术、应用方向、应用标准等各个层面给出可行的建议和方案,对于布局者而言,无疑意义重大。从中,他们将获取颇具实用价值的指引。
有一点可以肯定,借助新标准、新方向、新平台,重组胶原蛋白的健康应用,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广告分界线
相关阅读
1 |
丸美新爆款诞生!小金针次抛这四步路走对了 |
2 |
胶原蛋白的底层技术革命 |
3 |
丸美股份一科研成果登上国际期刊! |
END
☟点这里,上品观APP了解更多资讯
原创文章,作者:化妆品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