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6大趋势,防晒争论不断,品牌们激烈角逐中。 来源 | 聚美丽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CBE美容博览会(下文简称“美博会”)上,亦有类似的声音:“防晒市场现在太饱和了”、“竞争太激烈了,国货产品想要创新确实不易。” 而这个激烈不仅仅是在品牌端,红人端今年对于防晒市场也有较大的舆论场,“国货防晒不能买”的言论一度将多个国货防晒推向风口浪尖。 本文将结合今年的防晒新品和美博会防晒展商的内容,从品牌、产品、技术等多角度,探讨当下防晒市场现状。 整体来看,近几年的防晒新品折射出以下几大趋势: ①场景细分化,户外防晒或成2023主流 在美博会上,记者通过走访各品牌和供应链企业发现:防晒产品有按场景细分进行迭代升级的趋势。 防晒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光线带来的皮肤伤害,由于不同场景下接受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都存在差异,故不同场景下需要防晒产品的类型也不同。 如日常通勤,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户外时间短,对于这类消费者而言并不需要高倍数防晒,抗污染、抗蓝光、养肤、适合妆前打底的通勤防晒产品更适合此类需求。 如ipsa茵芙莎“白瘦子”防晒霜,相比“白胖子”更适合通勤防晒,不仅可以抵御紫外线、空气污染、城市污染,还起到防晒隔离二合一的作用,提亮肤色;以及TWANY新升级的轻盈气罩防晒霜,防晒的同时更能为皮肤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灰尘、PM2.5、花粉以及其他尘埃颗粒等。 还有怡思丁新升级的第三代防晒水具有抗蓝光的功能,以及一些养肤类的精华防晒等,这些产品都在场景上主打通勤防晒。 通勤防晒的概念兴起主要由于疫情期间消费者的户外时间减少,而今年由于疫情政策调整,国内消费者的户外运动、旅游时间增多,防晒新品多聚焦在户外运动用防晒上,这类产品往往倾向于高倍数和防水防汗。 如新出不久的灿烂之护Fashion Flash品牌,其就定位于专业户外运动防晒,推出的产品涵盖喷雾和防晒霜;纽西之谜今年在美博会上主推的水盈清透多重防晒隔离喷雾,主打的便是高倍防晒、防水防汗、适合户外使用。 高姿在此次美博会上主推的仍是经典产品“小黄帽”防晒喷雾,高倍防晒、防水防汗、适合户外畅玩也是其宣传点。其中,“防水防汗”与其使用的智感防水技术有关,遇水遇汗易形成更紧密的保护膜。 按场景为消费者打造防晒产品,与疫情带来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意识改变都存在一定联系,这一理念并不新颖,很多品牌早前就开始按场景,将防晒产品进行划分推荐给消费者,比如3LAB。 随着近两年多方面的市场教育,消费者这方面的认知逐渐完善,故而催生出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从美博会上的供应端来看,按场景细分的趋势则更为明显。栋方股份今年的防晒系列就是按场景进行划分,包括海滩玩者水动力防晒乳、运动摇珠防晒液、适合通勤防晒的修颜防晒乳等。 高宝集团则推出了日常通勤抗蓝光的防晒产品;伊斯佳也按场景将防晒系列划分为通勤防晒和高倍防晒,高倍防晒更加细分为泛人群、学生党、男士户外等。 另外,按场景细分的概念被进一步衍生成不同人群和不同的肌肤需求,如术后修护型的防晒和为男士推出的户外控油防晒,适合中老年的养肤防晒等。从本质上看,可以认为是品牌的产品更加具有人群针对性和更加倾向于满足不同方面的消费者诉求,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结果之一,毕竟更加细分、更具针对性才能显示出差异化。 ②纯物理防晒概念走热 在防晒产品中,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这两个概念最为普遍。 其中物理防晒剂是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防护涂层,反射和散射紫外线;而化学防晒剂,是通过化合物吸收紫外线,并转化成其他危害较低的能量释放出去。当前,大部分品牌在防晒产品的配制过程中,都会采用“物化结合”的方式。 不过近两年,采用纯物理防晒剂的防晒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美国科技护肤品牌3LAB就曾推出过一款以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为主的纯物理防晒乳,产品易推开且能快速成膜,另外还添加了植物提取物和泛醇,起到抗氧化和保湿作用。 去年,FANCL无添加物理防晒霜、Elta MD UV Physical物理防晒霜、怡思丁纯物理防晒霜等多个主打纯物理防晒的产品在消费者端走红。 据Mintel GNPD数据显示,在5年期间,推出仅含物理防晒剂的防晒产品数量增加了167%。而物理防晒中最常见的二氧化钛成分渗透率从2017年的8.9%增加到2021年的12.8%;氧化锌的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10.0%增加到2021年的16.8% 。 在国内,2022年底,护肤品牌John Jeff就推出了纯物理防晒霜,今年初,珀莱雅、绽妍、雏菊的天空、芙芙等多个品牌也推出了“纯物理防晒”。 相比于化学防晒剂,物理防晒剂质地较为厚重,容易出现涂抹不匀、假白、不透气等问题,这也是品牌方在推出纯物理防晒产品时所遇到的技术难点。 但是近几年,随着各大品牌在防晒技术上日渐趋于成熟,品牌方在肤感和防晒力度上逐渐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比如绽妍的轻透物理防晒霜,重点对防晒剂粉体进行优化,采用了纳米级物理防晒科技,将纳米级氧化锌和纳米级二氧化钛科学组合,实现周密物理防护,反射紫外线。 珀莱雅也是对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粉体进行了修饰处理,使其更加透明、稳定、不易聚集;同时品牌利用高精仪器和静电分散技术对粉体进行二次研磨,处理成特定范围的粒径大小,提升透明度和均匀度,以此克服物理防晒容易假白、搓泥的弊端。 雏菊的天空纯物理防晒霜从开发到第一版上市,再到持特证上架至今已有8年之久。 据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避免了物理防晒霜粉体容易假白的缺点,将它转化为它的优点,采用粒径更细的粉体,让这款纯物理防晒霜在防晒的同时,兼具均匀肤色的效果,做成一款能修饰肌肤瑕疵的粉霜。” 避免已知的潜在风险成分是许多品牌最初选择纯物理赛道的重要原因之一,物理防晒剂虽存在一些缺点,但是相比于化学防晒剂,物理防晒剂稳定性强,且不易致敏,是敏感肌、痘肌以及孕妇等特殊群体所偏好的种类,这也是纯物理防晒在近两年持续走热的原因。 ③敏感肌防晒逐渐“崛起” 事实上,随着敏感肌人群受到的关注逐渐扩大,这类特殊群体的的防晒需求也日益受到市场重视。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诸多品牌,都将敏感肌、痘肌可用作为防晒的宣传点。去年,敏感肌头部品牌薇诺娜的防晒霜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2.8%。同年,玉泽面向敏感肌人群也推出了品牌第一款防晒产品“大分子白金盾”。 敏感肌人群晒伤时会伴随瘙痒、刺痛和灼红等症状,因此复配具有舒缓功效的植萃成分,是敏感肌防晒产品大多会选择的方向。 玉泽的大分子白金盾复配了姜根提取物+红没药醇+生物糖胶来舒敏,麦冬果聚糖+依克多因以养护屏障;薇诺娜的防晒产品也是采用了复配3+2舒缓修护精萃,包括马齿苋+红没药醇+姜根提取物和生育酚+尿囊素。 稀物集的小蘑伞防晒则选择了松茸提取物、红没药醇、麦角硫因等植萃成分。其中,品牌的特色核心成分松茸提取物能够起到协同抗光老化的效果,创研的分子吸附定向富集技术,可以精准捕捉珍稀松茸中的总三萜、多糖、寡糖等有益成分,以更好地发挥功效。 在稀物集联合创始人顾奕凯看来, 对于敏感肌而言,清洁卸妆带来的伤害往往是高于化妆的。因此品牌防晒霜的另一个研发点就是温和免卸,普通洁面即可清洗。 “从我们的消费受众来看,有70%左右的消费者都是敏感肌。而对于敏感肌人群来说,本身皮肤就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紫外线又会进一步对皮肤屏障功能造成损害,加重皮肤敏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早期防护,比后期再进行维稳修护更为重要。”顾奕凯说道。 此外,针对敏感肌的功效护肤品牌,如百植萃、溪木源也都也推出了敏感肌可用的防晒产品。 敏感肌防晒产品的开发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在防晒技术一直被人所称道的日本,也有品牌关注到了这一需求。 专研敏感肌的日本品牌MINON也推出了一款防晒乳,该产品除防紫外线外,还起到强化屏障和防止粗糙的作用。 产品中添加了SPL(胆固醇)、氨基酸类神经酰胺类似成分和生物糖原,前两者能迅速扩散到细胞间脂质中,生物糖原则可以防止紫外线UVB,3种成分共同支持皮肤屏障功能;而甘草酸2钾的添加能抑制肌肤炎症,防止皮肤粗糙。 ④从单一防晒到防晒+的进阶 近几年,伴随着“功效”一词在护肤赛道的火热,消费者对于功效的需求也开始往彩妆、防晒、身体护理等赛道扩张。防晒产品也正在慢慢从单一的防晒功能升级到“防晒+”的“一瓶多效”时代。 这其中,以养肤防晒的概念最“广为流传”,当下绝大部分的防晒产品拿出来,都在宣传兼具养肤的功效。芭薇、高宝等ODM目前都已经将防晒+养肤作为防晒系列之一进行开发。 而随着养肤防晒的逐步扩容,这个市场也如护肤一样开始卷浓度、搞数字竞争。 CPB/肌肤之钥的防晒新品的养肤成分比例增加到了50%;雪肌精防晒啫喱则宣传含有高达70%的美容精华;雅诗兰黛的三抗防晒更是称具有91%的精华成分。 防晒的功效护肤化 与此同时,舒缓、美白、抗老、淡斑等护肤功效也开始向防晒蔓延,越来越多的如烟酰胺、传明酸、玻色因等功效成分,开始出现在防晒产品中。 美业颜究院相关数据显示,美白/提亮肤色在防晒产品“多效合一”需求里排名靠前,2022年除防晒、防晒黑、防水防汗等基础功效外,消费者对防晒产品最大的额外需求就是美白,同时在防晒高增长宣称功效分布中,淡化色斑、改善暗沉两个功效分别以716%和299%实现同比增长。 而消费者对于美白这一需求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物理遮盖,而是要求防晒产品能从根源上提亮肤色。因此,近两年市面上涌现出了诸多持有防晒和美白双证的防晒产品。 比如前两年一直高居国货防晒前列的高姿和美肤宝,前者的防晒产品中添加了99%精纯烟酰胺,后者在烟酰胺的基础上还添加了甘草类黄酮和VC衍生物等美白成分。 修丽可的防晒小银伞、传皙诺的美白防晒乳则以美白的另一个热门成分传明酸为核心。而传明酸可以干扰“色斑形成信号”,抑制黑色素生成,帮助减少黑色素总量,起到美白淡斑的效果。修丽可在宣传时称这是品牌首款高能淡斑防晒,持有防晒和美白淡斑双证。 同属欧莱雅集团的理肤泉,其光盾防晒,宣传“全天高倍防晒 4周淡化晒斑皱纹”。据悉,该产品除了添加欧莱雅集团专利升级麦色滤防晒盾外,还采用了品牌专利配方CELLOX-B3养护盾,由377+烟酰胺、水解透明质酸和抗氧复合物科学成分配比,具有抗斑、抗皱、抗氧等多重功效。 逸仙电商旗下的完子心选新推出的双特证防晒小白伞,添加了品牌专研成分毛蕊花糖苷,可以双通路由内减少表皮黑色素生成,并搭配3%精量高纯烟酰胺和依克多因,可以温和提亮。 彩妆+防晒 除了往护肤功效方向内卷外,防晒彩妆也是新崛起的趋势。上文提到的雏菊的天空的防晒就兼具粉霜的效果,2021年初,彩妆品牌花西子就推出了一款防晒妆前霜小黛伞,兼具防晒、贴妆、提亮三重功效。 且今年柏瑞美、blank me半分一、珂拉琪、美康粉黛、稚优泉等多个彩妆品牌也都有推出防晒产品。 其中柏瑞美将防晒剂本身的特性与定妆补妆的技术原理结合,创新研发了柏瑞美专研高倍防晒体系,并通过氨基酸包裹粉体技术,推出了高倍防晒定妆系列,实现了“补妆=补防晒”的复合功效。 据介绍,市面上大多防晒产品因质地粘腻、肤感较差,并不适合妆后使用;而补妆产品也只能保证妆效,一般没有防晒值或是低防晒值,达不到补防晒的作用,这也是品牌推出这个系列的初心。 blank me半分一的光防护气垫则是防晒+气垫的结合,主打“上妆,也上防晒”。据悉其采用广谱式光防,全波段防护UVA、UVB等有害光,抵御都市光损伤,SPF50+/PA+++;此外品牌去年也推出了防晒小黑伞,相比于传统霜乳防晒,其更精准的定位为“防晒肌底液”,是以精华的标准做的防晒。 佳丽宝旗下ALLIE品牌也推出了一款局部色彩防晒霜,是“腮红/高光”+“防晒”的结合,创新使用了“彩色UV面纱技术”的配方,将防晒剂和着色剂一同装入微囊中,共有三色可选。 此外越来越多的如防晒唇膏、防晒眼影、防晒散粉等全新的防晒品类也开始逐渐进入消费市场。 ⑤“珊瑚友好型”已是国际大趋势 有相关实验表明,化学防晒剂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以及桂皮酸、二苯甲酮、樟脑等物质融入海水后会致使珊瑚白化。《科学》杂志也曾刊登防晒剂危害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的论文。 据悉,目前有超80%的普通防晒霜都含有导致珊瑚白化和珊瑚礁死亡的化学物质。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环境友好型防晒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据数据分析公司Spate的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中,“reef safe”的月均搜索量比前一年增加了14.9%,达到39,300次。 Spate的美容战略和创新经理Addison Cain也曾对外透露过:“珊瑚友好是月均搜索量增加前五的声明之一,它正在推动防晒市场的变化。” 前不久,以色列度假城市埃拉特,就推出了一款可以滋养濒危珊瑚礁的防晒产品Reef Relief。 据介绍,该产品采用的是一种非纳米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护剂新配方,并经过了广泛的水生安全测试,包括针对秀丽隐杆线虫、淡水鱼、咸水鱼和珊瑚幼虫的测试;其珊瑚礁滋养配方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能够保护珊瑚礁并助其健康生长。 而在国内,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陶磊及其合作者,通过聚合生成大分子开发了一种珊瑚友好型防晒剂。据悉,该防晒剂具有优异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且不会渗透进人们的皮肤、珊瑚和藻类。相关研究已在今年3月发表于《细胞报告物理学》。 在相关媒体报道中,陶磊称,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帮助催生新一代的防晒霜。 目前在产品端,也有不少品牌都会宣传“珊瑚友好”,比如理肤泉的大哥大400、雅漾的小金刚等,国内寻荟记的水感倍护防晒乳也宣称其防晒成分不会造成珊瑚白化。 ⑥“抗光老化”热度持续 “抗光老化”的概念在消费者端的热度始终不减,以“抗光老化”为关键词在淘宝进行搜索,相关商品数量达到6221件。并且,伴随着皮肤抗衰逐渐受到消费者关注,光老化作为引起皮肤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可避免地被频繁提及。 根据相关文献显示,光老化是由于过多的日光照射引起皮肤特征性改变的复杂过程,光照可引起皮肤功能受损和弹性降低,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松弛、皱纹、色素增加或脱失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 而最常见的紫外线(UV)照射,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损伤机制包括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作用、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作用。 所以,有着防晒、祛皱、美白、补水、修护皮肤屏障、抗氧化、抗糖、修复DNA损伤等功能的产品都可以称为抗光老化。今年推出的防晒新品和美博会主打的防晒品不少都围绕抗光老化展开,这些产品除了防晒,还会涉及与抗光老化相关的其余功效。 比如雅诗兰黛今年推出的新品防晒,主打“抗晒、抗氧、抗光老”;蜜丝婷则推出创新的“光生物学”防晒系统。据悉,“光生物学”防晒系统使用了一种核心添加物Taremi,以及四重黑科技,实现由浅入深地全链路防晒,使用该系统的防晒产品不仅能抵御光照伤害,还起到修护作用,清除自由基且减少光损。 “专研抗光老”的护肤品牌怡思丁,于今年3月初推出了第三代防晒水,除防晒外,产品中添加了源于地中海海藻的海洋活性精萃,实现抗氧化;另外怡思丁对水感技术也进行了升级,产品涂抹后可“双向”成膜,肤感轻薄。 英树也推出了以抗光老化为宣传点、添加了活性物的零感倍护菁华防晒乳,还有很多防晒产品也都提出了“抗光老化”概念。 上文我们谈趋势,但一个趋势下相关产品若是泛滥,大家都一样,是趋势也是“同质化”。 比如,从抗光老化的定义来看,现在仿佛是个防晒产品都能与“抗光老”挂钩,理念上的确没错,但各种产品若都以此宣称,不免让消费者感觉疲倦。记者今年参观美博会时,听到的防晒产品的介绍几乎都要跟抗光老扯上关系。 在小红书和抖音上以“抗光老防晒霜”为关键词,相关联系词条“排行榜”、“避坑”、“测评”等紧随其后,可见市面上的相关产品不在少数。 不仅抗光老,“高倍防晒”、“SPF50+”更是人均配备,美博会上的防晒产品SPF值在45以下的几乎找不到,PA值也是尽量往高了开发。 记者在美博会上从一家ODM的研发人员处了解到,品牌会顺应消费者的一些需求,追求防晒产品的高倍数,而提高产品的SPF和FA值采用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就是增加防晒剂的含量。 高倍数防晒并不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有必要的,防晒剂的过多添加对皮肤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还有“摇摇乐”的宣称在不少品牌中都可以看到,像这样盲目的同质化竞争对消费者、对行业而言或许并不利。 前几年,防晒喷雾在消费者端的热度大,不少品牌就接连不断地加入这类产品的开发,导致了防晒喷雾市场的饱和,到今年就很少看到有品牌在新推防晒喷雾了,新品开发受到阻遏。 诚然,良性的竞争能够激发创新,但同质化的竞争无效且让人丧失创新热情。有一位业内人士曾在公开场合感慨过,“有时候挺羡慕日本的化妆品市场格局,他们并不会在一个点上拼命地‘卷’,各大企业会选择自己的赛道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力。” 国内的防晒产品除了宣称的同质化,包装和技术上也缺乏创新,不少防晒产品依旧还是处在向国外品牌学习的阶段。 在美博会上,聚美丽记者发现有2家品牌和1家供应链企业主推的防晒喷雾喷头与2020年欧莱雅推出的小光圈防晒十分相似,都是360度环形喷头,喷出的粉雾细腻均匀,品牌在宣传时也以此包装作为亮点。 在技术上,国内的一些供应链企业除了引进国外专利,也会学习国外的理念开发新技术。 此次美博会上,澳思美主推的防晒微囊系列防晒霜,就引进了日本的某项技术专利。据介绍,该防晒微囊的平均粒径约为2µm,可以均匀地贴合并分布到皮肤上,不会受到化妆品剂型或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微囊破裂,还能提升配方稳定性,隔绝紫外线吸收剂的渗透。 另外,资生堂在很早之前就推出了Aqua booster遇水则强的防晒技术,即当水分碰到产品形成的膜后,矿物粉末、乳化剂和油性增稠剂就会重新排布,变得更加整齐,有效实现防晒的防水防汗。 记者了解到,栋方股份今年主推的防晒产品主打的便是国内首创遇水增强技术,遇水后防晒力上升130%,虽在技术上也是一项突破,但在技术开发理念上还是在向国外看齐。 总之,在一些品牌和供应链企业端都能看到国外品牌的影子,国内防晒产品在技术上整体与国外各品牌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究其根本,无论是在宣称上,还是包装、技术或者说产品开发上,品牌们都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用心建立起自己的差异化壁垒,才能“杀出”竞争激烈的防晒市场。 防晒季年年有,但相比于往年,今年国产防晒赛道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竞争也特别激烈。 对此,某业内人士李静(匿名)告诉聚美丽,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品牌其实都是亏损,所以今年大家都迫切地想赚回来。 “此外,前几年国货防晒市场份额主要聚焦在几个头部品牌上,他们也在各种烧钱投流,但是从去年开始有几个防晒有力竞争者已经不行,品牌看到机会,自然都涌了进来。” 而在稀物集联合创始人顾奕凯看来,如果把时间往前推3-4年,当时大部分的新锐品牌才刚刚成立,整个市场也多是聚焦在“低成本的流量”争夺中,且受限于技术,品牌方也更多的是在普通化妆品上“卷”;但当品牌“卷”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在流量追逐中保持领先地位,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壁垒,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到美白、防晒这类高技术含量的赛道中。 也正是因为防晒背后所代表的高门槛、高壁垒,今年关于国货防晒到底该不该买的争论一直居高不下。 在抖音、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许多红人大V通过各种测试手段试图来证明“国产防晒不行”;骆王宇、画梅等头部美妆博主更是公开喊话,直言“不要买国产防晒”“少买国货防晒”,也进一步加速了国产防晒不如进口的舆情发酵。(详情请点击:今年防晒季,又有美妆博主互锤) 而这一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相比于国际品牌几十上百年的研发沉淀,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科研能力的不信任,尤其是在高客单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品类上,充满了质疑的情绪。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货品牌的防晒与资生堂这样在防晒上钻研了很久的国际品牌的差距确实存在。从近两年国际品牌推出的防晒新品来看,都包含创新性较强的技术。 雅漾的母公司皮尔法伯集团在2022年推出全光谱防晒剂TriAsorB,对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波段都有防护效果。 资生堂的一项新研究称,其能利用太阳光构建仿生护肤系统,将紫外线辐射转化为有益光。转化的有益光可加速ATP生成,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活力,也可直接改善皮肤细胞中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等成分的生成,起到抑制皮肤光老化效果。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在安热沙丽日焕润防晒精华乳和粉胖子防晒霜中。 再比如,欧莱雅集团的革新级防晒黑科技麦色滤400,宣称能实现真正的全波段防护,高效防御超长波UVA。还有CPB的防晒新品,主打美肤光技术等。 可以发现,国外的防晒新技术卷的同时却能依旧保持创新。我们不否认差距的存在,但全盘否定国货防晒真的可取吗? 雏菊的天空在一篇推文中曾提到过,评价一款防晒到底行不行,主要有两个方面:防晒能力和使用肤感。其中防晒能力是直接能被SPF值和PA值量化的,品牌产品上所表明的数值,都是经过严苛的实验测试所得。 目前防晒类产品也属于国家高风险级别监管的特殊化妆品之一,因此大部分国产防晒在现行法规下的安全性和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而纵观国际市场,防晒值虚标、防晒产品检出致癌物苯的事件也并不鲜见。2021年7月,美国强生就在全球召回露得清和艾惟诺旗下的5个系列所有批次的防晒喷雾产品,因在内部测试时发现产品样品中含有致癌物苯;安热沙防晒霜也有几次出现在国家药监局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名单之列。 同时,在技术上,国内外确实存在差距,但国货品牌中也不乏优秀的防晒产品,正在防晒技术上“补课”追赶。 比如玉泽推出的大分子白金盾防晒。采用了一种MM3大分子配方科技,该配方由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和乙基己基三嗪酮这三种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的大分子防晒剂组成,据称能够有效防止血液渗透,并增强光稳定性,保证了防晒的安全。 供应链端的莱博科技在防晒上也有多项创新,其中有一项为专研的多重夹心体系,搭建出的O/W/O体系,最里层为化学防晒剂,其次是水,最外层则是物理防晒剂。运用该体系的防晒产品肤感清爽;并且化学防晒剂由于被包裹,与皮肤减少直接接触,更加安全;产品含水量的增加也可改善皮肤水分流失。 国内知名ODM企业诺斯贝尔在此次美博会上也介绍了两项防晒相关技术:一是专利的植物增效技术,运用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蓝光原料苜蓝茵实现了400-500nm可见光的有效吸收和蓝光引发皮肤损伤的有效修复;二是BHB光稳定技术,在防晒产品中添加该专利成分,对易光分解的化学防晒剂有更好的光稳定性。 此外,上文提到的绽妍的纳米级科技,还有欧诗漫“小光盾”防晒乳采用的,可以多维过滤紫外线全波段的“光敏盾”技术等,都可以发现国产防晒在技术上正在努力追赶。 无论是国货防晒还是进口防晒,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或许并不可取。 正如@成分研发师立学长所说的:“作为国货研发人员的一份子,我们接受外界的监督和批评,国货确实起步晚,在发展,但我们在大部分领域上已经是实现了赶超的。” 而在国货防晒上,我们也需要给国货品牌一些时间和期待。 ·END·
作者 | 谢耳朵/小栗子6大防晒趋势,多个品牌各出奇招
宣称同质化,包装技术创新少
辩证看待:国货防晒vs进口防晒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木头
原创文章,作者:聚美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5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