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新闻中心

█ 医美视界——因医美人而生,与医美人同行!




医美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2021 年,那几乎是医美行业最风光的时刻。

首先在二级市场上,出现了上市公司股价 " 一沾医美就涨 "的火爆现象,其中华东医药最大涨幅比例一度达到了 120%;其次在营收上,多家上市企业均实现了 80% 以上的市场增速,其中华熙生物2021 年营收 49.48 亿元,涨幅 87.93%,爱美客2021 年营收 14.48 亿元,涨幅 104.13%。

最后是在一级市场,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1 年共有 68 家医美类企业完成融资,真格基金、梅花创投、达晨财智、北极光创投、夏尔巴投资、元禾原点等在内的上百家一线资本均跑步进场。

但这一热度并没有延续,被吹起了的 " 风口上的猪 " 终究还是落了下去。进入 2022 年,受疫情、行业监管加强、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个医美市场的水温开始发生巨变:一方面是上市企业营收增长放缓,并且净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窄;另一方面是一级市场的融资比例大幅下降,不少机构都选择减持或者退出医美市场。


在起起伏伏之后,不禁发问:
医美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 2023 年变好了吗?
医美的风是否停在了 2022 年?
风停后,谁还能继续飞?

从短期视角来看,通过观察多家上市医美企业 2023 年 Q1 季报,发现其营收均有大幅增长,以爱美客为例,一季度实现营收 6.3 亿元,同比增长 46.30%,净利润 4.14 亿元,同比增长 51.17%;而新氧也有不俗表现,一季度营收 3.1 亿元,同比增长 3.2%,并且在收入正增长的情况下,非 gaap 净亏损大幅收窄,同比下降 94.3%。

医美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 医美上市企业 2023 年 Q1 财报数据(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而从长期视角来看,医美在我国仍然是一个高增长确定性赛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市场规模在 2021 年已达到 1891.2 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 2026 年将达到 3998.1 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16.2%。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市场增长率,背后藏着的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和产业的变革。首先从需求端来看,当前,我国医美行业市场渗透率较低,2018 年我国医美诊疗次数为 14.8 次 / 千人,仅为日本的一半,不及韩国的五分之一,与美国、巴西等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在存量市场中,因现有用户对医美产品的渗透率和复购频率的提升,中国医美市场在复购需求影响下仍存在较大存量增长空间。据《新氧 2022 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 年我国医美消费者规模预计将达到 2354 万人。

其次从技术端来看,随着更多创新技术不断融入医美领域,以及现有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医美市场将诞生更多新产品,也会开拓出更多新的赛道,同时,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整体效果也都将大幅提升,并且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辐射下,行业将逐渐合规化。

最后从市场变化来看,据多位专业人士预判,以非手术类医美为主体的轻医美将成为未来医美市场的主力,不同于传统手术类医美,轻医美赛道的用户生命周期足够长,用户价值天花板也足够高,行业现有规模和增速都很明显,而在新产品及服务商业化进程加速、消费项目高复购率及高客户忠诚度等因素的推动下,轻医美未来还将释放更多的市场增长潜力。

医美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 2023 年已完成融资的医美类企业(数据来源:动脉橙)




行业监管加强

产品同质化

市场竞争加剧

天价获客成本

市场创新力不足

没有突破性技术

……


在新的医美产业格局之下,
究竟谁会率先跑出来呢?

通过整理多位行业资深人士的答案,动脉网归纳了三个鲜明特征:一是善于借助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在新市场起势之前,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二是有高壁垒的核心产品,并且能够快速实现产品品牌化,此外也能不断地在技术上潜心研发,在产品端进行差异化布局;三是能够打通医美全产业链,使自身尽可能地站在更主动的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渠道流通成本,进而放大利润空间。

回过头来看,消费医疗其实是最容易出行业爆款产品的领域,一方面是它有成熟的市场,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暴涨周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产品可以很快在市场进行检验,因而市场兑现速度非常之快,近段时间很火的减肥产品司美格鲁肽以及近一两年卖到脱销的HPV 疫苗都是很典型的案例,而在医美领域,玻尿酸也同样如此,在过去几年,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医美市场。

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玻尿酸的竞争优势开始逐渐示弱,整个医美行业也因此进入到新一轮的革命。所以,在很多投资人看来,大家不是不再关注医美,而恰好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慢慢地向医美聚拢,毕竟它有恒定增长且成熟的市场,且产品在市场端的兑现速度也极快,而过去节奏放缓,只不过是在等待类似于玻尿酸的爆款医美产品。

所以,医美行业的投资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动脉网


延伸阅读


合规医美再迎强监管政策利好!

为何二级市场反应冷淡?


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行业监管意见。截至5月5日收盘,二级市场医美板块表现低迷,尤其是医美“三剑客”之一的昊海生科,股价暴跌11.37%至96.48元/股。(点击查看:医美概念股全线下跌?市场长期看好行业合规龙头)

“政府对于医美的强监管早就开始了,不过由于这次的指导意见缺少原则性或突破性的改变,市场反应不大,属于正常。”业内人士付嘉鹏告诉记者。行业“暴利”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局,加上监管不力,近几年假货横行、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医美机构腰斩亏损等乱象频出,或是真正制约行业发展的症结。

二级市场反应“冷淡”

因获批时间早、市场份额大,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被称为医美“三剑客”。近期,三剑客均披露了2022年年报及一季报。

年报数据显示,爱美客实现营收19.39亿元,同比增长33.91%,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长31.90%;华熙生物实现营收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24.11%;昊海生科实现营收21.30亿元,同比增长20.56%,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滑48.76%。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爱美客的净利润占总营收的比例最高,占比65.20%,且公司毛利率最高。2022年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毛利率分别为94.94%、76.99%、68.95%。

高毛利的行业,吸引众多企业入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注册的医美企业从2012年的1274家增长至2021年的11327家,不过其间混杂了许多无证经营的黑机构。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平均每年因黑医美致伤致残人数约为10万人。此外,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等产品,约70%是假货和水货,行业黑医美乱象严重。

从2017年开始,国家逐渐加强医美市场监管。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打击黑牌照、黑器械等。

不过二级市场对本次监管的反应较为“冷淡”。5月5日,昊海生科股价暴跌11.37%至96.48元/股、爱美客股价下跌1.71%至522.20元/股、华熙生物股价微跌0.17%至95.53元/股。

针对政策监管趋严对公司的影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爱美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监管趋严将利好合规企业,但是否利于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清楚。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毛利率高,素有“医美茅”美誉的爱美客,2022年公司净利增幅创7年新低,王牌单品“嗨体”也呈现出增长乏力的势头。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爱美客以嗨体为代表的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3.57%至12.93亿元,营收占比66.68%;以濡白天使为代表的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同比增长65.61%至6.38亿元,营收占比32.91%。

2020年、2021年,以嗨体为主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分别实现营收4.47亿元和10.46亿元,同比增长83.95%、134%。可以看出,尽管嗨体至今在市场上没有竞品,但上市7年还是进入了疲态期。

医美行业的高毛利,离不开其本质上的“牌照生意”。一款玻尿酸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3—8年,因为很多医美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或生物医药,市场准入监管严格。一旦获批上市,企业便能享有至少3—8年的产品红利期。

所以产业上游盈利最好,产品同质化竞争也最激烈。如爱美客正研发的童颜针,其竞品有四环医药的一代童颜针、二代少女针和高德美的初代童颜针等。

而作为产业链变现入口的下游医美机构,近些年也陷入投入高、转化低、成交慢的困境。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医美机构平均获客成本已攀升至3000—5000元。

国内医美连锁龙头企业朗姿股份年报显示,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0.73%至1.61亿元。其中,公司旗下陕西高一生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1.02%。

2018年新氧创始人金星曾公开表示,医美机构正在大规模亏损,只有30%的机构是盈利的。

轻医美有望成为医美主力

医美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大量组织缺损和畸形病例,当时部分外科医生投身到“医疗美容”,这便是早期的手术类医美项目。

我国医美产业属于后起之秀,依托庞大的人口优势和消费实力,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跃居世界第二大医美市场。

行业高景气,加上产品暴利,引得各行各业、各类资本都想入场分一杯羹,但暴利的另一个共生词是乱象。

2021年央视市场研究发布《互联网医美行业研究》表示,在医美行业中,黑市市场规模约占六成,目前国内正规医美机构市场规模约为878亿元,而黑市规模约为1367亿元。

劣币驱逐良币,泛滥的医美黑市严重挤压了优质合规市场的发展空间。

5月4日,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做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强化医疗美容机构资质审核,加强“证”“照”信息共享,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个医美监管政策。“政府对于医美的强监管早就开始了,不过由于这次的指导意见缺少原则性或突破性的改变,市场反应不大。”付嘉鹏表示。由于医美整形行业的消费属性被过度凸显,加上监管缺失,间接放任了行业的野蛮发展。不过近几年医美上游厂商的核心研发能力,逐渐赋能整个行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及体验,未来也是医美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4月17日,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及轻医美的发展,医美市场逐步回暖,轻医美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其中,用户审美趋于个性化,医美机构的口碑、资质和安全性是用户的首要考虑因素。

本文来源:东方财富网、大河财立方




精彩回看

医美项目有必要按疗程进行吗?

医美机构拿网图做案例?!罚5万!

医美客服转卖客人信息,判4年罚40万!

医美机构发微信被罚10万!错在哪?

6月,相约“医美之都”!

第二十期全国激光美容与抗衰老新技术学习班7月6日-9日在北京举办

成都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行动:查出34家生活美容涉嫌开展医美活动!

6月27日,全国医美咨询(设计)师规培考证面授课在深圳开班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第三届医疗美容大会在广州盛大召开!

全国医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专家委员会成立!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医疗美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详解》正式出版发行

认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切不可混淆



医美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分享给朋友看看  好看请点这俩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视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6840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5日 上午12:01
下一篇 2023年 6月 5日 上午7: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