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新闻中心
█ 医美视界——因医美人而生,与医美人同行!

法官说法
“从传统的‘美容美发’到新兴的‘医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促进了美容行业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美容行业商家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以‘美丽’作为包装,利用消费者专业知识、识别能力不足的弱势,以违法违规的手段侵害其合法权益。”本案的主审法官韩涛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本案中,由于医美机构术前承诺使用的手术产品与实际使用的产品不一致,因此构成欺诈,应当退还合同价款,并另行赔偿合同价款三倍的损失。这种惩罚性赔偿,目的就是打击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对于“什么情况下法院会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的问题,韩涛解释称,对于医美消费类纠纷,需要看医美机构及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需要分析医美机构的广告宣传、病历记录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医美合同是否按约履行;医美产品是否合法、依约且被正当使用。医美机构的行为若违反上述情形的任意一项,则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构成欺诈,需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
韩涛称,近年来大量医疗美容机构应运而生,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引发的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实践中,此类纠纷涉及面部整形居多,还涉及隆胸、局部填充、美白等项目,消费者起诉的案由多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此类案件在审理期间,普遍存在着事实认定难的问题。比如,部分消费者使用化名签订合同,导致诊疗主体资格难认定;部分消费者多次手术或在不同机构进行修复等,也容易导致诊疗因果关系难认定。”韩涛说,消费者留存证据意识不足,也容易导致后期维权时吃“哑巴亏”,部分管理混乱的医美机构,常会出现病历资料不全或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况会直接导致法院或鉴定机构难以确定相关手术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大小。
“维权时最重要的就是手头上要有证据材料,包括病历、合同、发票等。”韩涛建议,消费者应当多维度保存术前术后的证据,包括术前和术后照片、病历资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同时选择实名就医。对于医美机构,法官提醒,应严格遵守医疗美容资质相关规定,依法设置医疗美容相关科目并进行备案,由主诊医生或者在主诊医生指导下的执业医生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本文来源:法治日报
延伸阅读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
追求外在美及抗衰老的
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
但是选择变美的前提是安全
而选择正规医美机构和医生是保障
在接受服务前您一定要
认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
切不可混淆
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
《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
二、机构资质不同
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
三、从业人员资格不同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从事美容美发服务的美容师、美发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本文来源:北京市场监管
中山市场监管
精彩回看
↓分享给朋友看看 | 好看请点这俩↓ |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视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9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