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分期,向死而生


近日,米么金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消息牵动着业内人的心。就像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下,这个曾经是医美分期领域的绝对王者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米么金服成立于2014年,在2015年时就进入了医美分期市场,并发展迅速,在鼎盛时期的2018年占据了国内医美分期市场50%以上的占有率,可谓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及排头兵。
但好景不长,在2019年,米么金服就传出要转型的消息,公司高管也流失颇多,竟似放弃了医美分期市场,究其原因,离不开医美分期本身的问题。
在消费金融领域,医美分期更是被看作一个已经没落的细分市场,医美分期平台也从鼎盛时期的上千家萎缩到如今的两位数。
消费金融行业中的知名机构如度小满、捷信消金、晋商消金都曾重点布局医美分期场景,此外还有不少“714高炮”也参与其中,但均以败北告终。
那么回到2023年,医美分期的现状究竟如何,从业者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医美分期踩了哪些“坑”?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医美分期其实隔着一层面纱,不像车贷、房贷或者别的消费分期一样,明码标价,随处可得。不到真正使用这个产品,根本不知道这个产品是怎么运作的。
目前,市面上名气较大的医美分期产品主要是给米金服旗下的“买买纷”和即科集团旗下“即分期”,两产品的App界面与普通的购物App区别并不大。
医美分期,向死而生
“买买纷”和“即分期”首页
“买买纷”的使用界面上只能看到一些普通消费品的名录,就好像一个缩小版的淘宝,产品集中在美妆领域,也有电子产品,只是付款方式默认分期;而“即分期”干脆就像是某电商的分销商,首页所有产品链接也都来自该电商平台。
如果普通用户直接下载这两款App,连找到医美分期的入口都很困难。在经过多次跳转看到医美分期页面后,买买纷还需要扫描医美机构的二维码,即分期则需要输入业务员的手机号码才能进入下一级页面。
医美分期,向死而生
“买买纷”和“即分期”医美分期页面
在用户端神秘至此,在商户端也好不到哪里去。
常人理解的医美分期,使用场景都在医美机构里,但在现实生活中,分期服务往往发生在美容美发店、夜店甚至普通的写字楼中。
在媒体报道中,有不少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医美分期产品。
百度搜索“医美分期”,页面除了显示各种贷款平台广告之外,还有大量医美分期平台的负面信息。
5月29日,中国网报道山东集美美容医院以“免费整形”的噱头,诱导用户办理了“即分期”的医美分期产品 ,贷款23800元,分期两年还款31673元,贷款年化利率高达30%。
6月4日,《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美容贷”新骗局,用户被招聘为网络主播,却落入公司和网贷机构的联合陷阱,被诱导、洗脑办理了数万元的医美分期产品,本息共计11万元。
事实上,纵观医美分期的发展历程,这样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有行业从业者认为,医美分期的衰落,“黑灰产”首先要负首要责任。
在市场发展初期,众多玩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价格战成为了必经之路,各家机构都在这时“杀红了眼”。
医美贷款产品不仅低价,有机构甚至还打出了“0首付、0利息、0费用”的口号,拼的就是背后资金方的实力。
此外,分期机构们为了扩大市场规模,业务员为了漂亮的业绩,开始不停地放贷。因此分期机构的通过率最高甚至能达到90%,风控近乎“裸奔”。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美分期第一时间被黑产机构盯住,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平台都陷入“骗贷风波”,损失惨重。
据业内人士称,彼时,大量渠道方与业务员相互勾结,通过“伪造客户资料”等等手段,将机构撸得血本无归,甚至出现到乡下拉一车大妈排队到机构申请贷款的情况。

利率堪比“高炮” 诱导学生消费

紧接着,医美分期机构发现,医美分期原来并没有他们当初想象中那么暴利。
具体到产品来看,以一支进价450的玻尿酸为例,在渠道医美机构,这支玻尿酸的销售价能高达4000元。而根据行业默认规则,通过渠道医美获客的佣金比例高达50%甚至60%,这也就意味着每卖出一支4000元的玻尿酸,给获客渠道返佣就高达2400元,留给医美机构及医美分期机构的利差只剩下了1150元。
这部分利差里,医美分期机构最多也只能分到一半,甚至还不够获客成本,一旦出现坏账,亏本在所难免。
这就使得医美分期机构想方设法地搞各种小动作提高利润,也加速了医美分期场景的灭亡。
最典型的就是设置砍头息。
以目前中国“医美分期重镇”成都为例,其市场上知名的分期机构美芽分期、给米金服及妲己App,均无一例外存在违规收取“砍头息”的情况。
根据一份法院公开宣判的信息披露,给米金服一笔25000元的美容分期业务,下款前收取用户费用2850元,而在另一笔44240元的业务中,给米金服先行扣除9240元作为“商户贴息”。
除了设置砍头息,医美分期另一种严重违规的方式就是给在校大学生贷款,这是被监管机构严令禁止的。

被寄予厚望的优质场景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医美分期都应该是一个优质的消费金融场景。
早在2015年,中国的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就达到了870亿元,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达到了2764亿元,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行业预测。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5946亿元左右,可见其增长的迅猛态势。
从行业规模来讲,千亿级的市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人忽略的,必将被消费金融所看重。而医美分期市场还有别的消费金融领域所不具备的两大优势,即客单价高及复购率高的特点。
在传统整容领域,任何整形手术的单价都在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上下,比如常见的隆胸、鼻综合、眼综合、削骨等。在近年来火热的“轻医美”领域,即非手术级医美,如填充、提拉、热玛吉等项目,客单价最低也在数千元以上。
复购率高则表现在一旦客户开始试水医美领域,那么大部分人都会重复购买医美产品或者医美服务,这既是由医美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由人性所决定的。
例如,在医美消费者看来,做了眼睛就觉得需要一个配套的鼻子,做了鼻子又觉得还需要做下巴;比如玻尿酸项目一般需要3-6个月内进行重复消费,热玛吉项目则需要每年一次。
而客户一旦感受到了自己外貌的变化,就很难抵御保持这个外貌的诱惑。
据《2021年中国轻医美行业报告》显示,超过8成轻医美用户会周期性体验轻医美项目,其中36.1%的用户会半年消费一次,23.6%的用户一年一次,而18.6%的用户每季度消费一次。
医美行业的消费主力军,也恰恰是所有消费金融行业都要大力抢夺的客群。在医美行业,73.3%的用户为女性,达37.8%的用户年龄在26-30岁,更有高达78.0%的客户来自于一、二线城市。
面对这样一片市场,也难怪火热时同时有上千家平台杀入医美分期领域。
然而据海右财经了解,能在医美分期行业盈利的平台极少,大部分平台都铩羽而归,成为了倒下的分母。更有甚者,从此陷入“套路贷”“砍头息”“诱导消费”等泥潭。

“泛医美”会是出路吗

医疗美容业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被强监管的领域。尤其是自2014年起,每年都发起打击非法医美行动,从源头的针剂产品到黑医美机构查处,释放出国家严格监管的决心。
2020年6月,上海市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其中就要求“谨慎开展”医美贷。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决定于2021年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并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今年,八部委更是扩展成了十一部委,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外部环境的锁紧,自然会影响到医美分期领域的业务发展,越来越多的消金机构退出医美分期领域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大浪淘沙,能一直存活下来的终将只剩下实力雄厚、资金成本低、合规运营的大平台。
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平台来说也不能说没有出路。
有医美分期业务员就跟海右财经爆料,目前公司已将业务重点转移到了植发、正畸等“泛医美”领域。
与医美产品相同,植发、正畸也属于“颜值经济”,客群与医美高度相同,客单价也很高,但纠纷比普通的医美产品低不少,最关键的是,“这还属于比较新的市场,行业还在发展中,相信未来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特别是口腔市场,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口腔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1197亿元,规模几乎已经达到了传统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二;到2024年,口腔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1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19-2024年)可达到14.2%。
该从业者认为,如今早点下场转型,抢占“泛医美”跑道,从头开始坚持和规划运营,应该也能有不错的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

医美分期,向死而生医美分期,向死而生

医美分期,向死而生

医美分期,向死而生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32801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9日 下午12:30
下一篇 2023年 7月 9日 下午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