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数字化、可持续、重科研、内部优化”等成2023上半年美妆企业用才关键词。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洋 流
任用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招”,高管“洗牌”也能透露应对行业发展的一些破局之道。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美妆行业就迎来了70多起人事变动。对此进行盘点后,我们发现各企业高管大换血背后透露了几个信息:强化营销、数字化领域、加码某些区域市场等。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加码“数字化”,多个集团开启数智化转型

通过上图的梳理可以发现,多家企业正在加强数字化转型。

1.丝芙兰任命首席全渠道和数据官,透露出丝芙兰注重“数字化”的信息。

据公开资料显示,Gonzague de Pirey在疫情期间任职丝芙兰,实施创建了Unlimited忠诚度计划和My Sephora Store销售渠道等多项举措。

根据LVMH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LVMH精品零售部门营收上涨26%,净利润上涨48%,隶属该部门的丝芙兰表现出强劲增长。

此外,丝芙兰开启多元数智化转型,开出中国首家未来概念店。由去年新设全球首席数字官,到今年任命全渠道和数据官,再结合丝芙兰一系列关于数智化的举措,证明“数字化”逐步成为丝芙兰的“关键词”之一。

2.Puig集团、科蒂集团等新任高管,在“数字化”和“营销”领域皆有丰富经验。 

Puig集团新任护肤部门总裁曾担任过欧莱雅美国首席数字和营销官;科蒂集团的董事会成员Lubomira Rochet曾担任欧莱雅首席数字官七年;英国清洁美容品牌Facetheory新任首席营销官Marc Gallagher也与多家知名企业进行过合作,在数字化方面有相对丰富的经验,与LVMH合作了近十年,为Benefit Cosmetics、Marc Jacobs和Fresh制定数字战略,后为Elemis首席品牌和数字官。

3.联合利华首席数字营销官即将卸任,其在2020年将营销和数字化相结合。

前不久,联合利华宣布,首席数字营销官兼联合利华执行委员会 (ULE) 成员 Conny Braams将于今年8月卸任,首席数字营销官的继任者将“在适当的时候宣布”。2020年,Conny Braams任职联合利华首席营销官,并在基础上加入了数字化职能,自此他成了联合利华的首任首席数字营销官。

由此可见,随着营销数字化的联系日益紧密,化妆品企业纷纷入局或加注数字化赛道。

老将新任,欧莱雅成“人才工厂”

根据高管们的过往任职经历来看,大部分在业内长达十几二十年之久,且与欧莱雅有关。

譬如,LVMH集团新任美妆部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tephane Rinderknech(斯铂涵)在欧莱雅的工作时长超过了20年。2001年,斯铂涵在美国加入欧莱雅美洲旅游零售市场部,2005-2015十年间先后出任日本兰蔻总经理、韩国奢侈品总经理、欧莱雅中国奢侈品部门的负责人、欧莱雅中国大众消费品部门的负责人等职务,后在2016年升任欧莱雅中国区CEO。此前,聚美丽也进行过相关报道,详情可见《履新!前欧莱雅中国区CEO成LVMH集团美妆掌门人》。

而开云集团于今年2月3日宣布新设立开云美妆的首席执行官职位,并由Raffaella Cornaggia担任。据悉,Raffaella Cornaggia曾就职于欧莱雅10年,2005年-2008年,她担任Chanel Parfums Beaute全球化妆品营销副总裁,后又在雅诗兰黛集团工作14年。

上文提到的Puig集团新任护肤部门总裁Marc Toulemonde、科蒂集团的董事会成员Lubomira Rochet也隶属其中。

除此之外,还有帕尔玛之水首席执行官Giulio Bergamaschi、Jurlique董事兼首席执行官Loic Rethore、宝洁专业美容部门新的负责人Colin Walsh、科蒂集团中国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旻、Glossier首席营销官Kleona Mack。

这些“老将新任”的人才多有在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的任职经验。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任用这类资深人士是有利于助推企业开辟更多可能性的。

内部优化调整,以期拉动核心业务业绩

同时,也有多家企业自身内部进行人事调动,调整战略布局,以期拉动核心业务业绩增长。

譬如,LVMH除了任命Stephane Rinderknech(斯铂涵)为美妆部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还对旗下多个品牌负责人进行“换血”。

新任Dior香水总裁兼首席执行官Veronique Courtois此前为娇兰负责人;新娇兰负责人Gabrielle Saint-Genis Rodriguez此前为Make Up For Ever负责人;Dior美妆香水的全球执行副总裁Philippe Farnier之前担任过Dior香水美妆法国董事总经理、旅游零售EMEA董事总经理,LVMH美妆部门旅游零售首席执行官。

据LVMH集团近年财报显示,2022财年,其香水和美妆业务销售额为77.2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93.50亿元),但利润为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0.73亿元),同比下跌3%。

再如,资生堂集团上半年进行了多项人事变动,不仅“换帅”,地区、品牌、部门均有调动。

结合资生堂集团2022财年财报来看,其核心营业利润为51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29亿元),同比增长20.6%;营业利润为465.7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84亿元),同比下滑53.7%; 而归母净利润则为342.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1亿元),同比下滑27.1%。

且资生堂集团还公布了公布新的中期经营战略——“SHIFT 2025 and Beyond”,意在让集团从“防御”转为“进攻”,保证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故此番动作,也是资生堂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推动业绩提升的手段之一。

而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Balmain Beauty、Bobbi Brown、Kilian Paris、TOM FORD、Stila也均有动作:

任命 Hans Dorsinville为Balmain Beauty的创意总监;任命Lahnie Strange为Bobbi Brown高级副总裁兼全球总经理;任命Sir John为香氛品牌Kilian Paris品牌首位彩妆总监;任命Guillaume Jesel担任TOM FORD总裁兼CEO;任命Mary Rodrigues为Stila Cosmetics首席营销官。

实际上,雅诗兰黛已存在“危机”。一方面,雅诗兰黛近期的业绩并不乐观。2023财年第二季度(2022年10-12月),雅诗兰黛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7%,净收益同比下降64%。

彩妆版块净销售额同比下滑9%,且营业利润录得负增长,下滑100%+,则与雅诗兰黛和新收购的Tom Ford旗下彩妆产品的下滑有关。

另一方面,雅诗兰黛也有几名“大将”加入其他公司。曾任雅诗兰黛亚太研发部副总裁的承静如今任职逸仙电商首席科学官;雅诗兰黛集团工作14年的Raffaella Cornaggia如今任职开云美妆的首席执行官。

押注“嗅觉”经济,香水板块多起任命

随着香水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也有多家美妆企业在香水板块做了人事调整。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实际上,LVMH集团近年来在香水层面动作不断。2017年,LVMH集团收购小众香水Maison Francis Kurkdjian;2021年收购香水美妆品牌Buly 1803;2022年6月,LVMH集团宣布任命Philippe Farnier为香水与美妆部门旅游零售业务及迪奥Dior香水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如今,其对Dior香水和帕尔玛之水又进行多起人事调动,作为香水主力的Dior就有3起,足以见得,LVMH集团对于香水的重视。

看完以大集团为代表的LVMH集团,再看到成立不久的小众品牌。

House of Bō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总部位于迈阿密的豪华香水品牌,与Bergdorf Goodman、Saks和Neiman Marcus等奢侈品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也与Moda Operandi和Twisted Lily 等在线零售商合作,扩大了在数字领域的影响力。

且据NPD集团的数据显示,该品牌香水2022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49亿元)

Danyelle Boilard-Paul曾领导娇韵诗香水14年,或能加速House of Bō业绩增长。

大集团调整战略布局,新兴品牌不断涌现,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香水市场的“白热化”状态。

关注海外,欲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从聚美丽梳理的美妆企业人事变动情况来看,多家大集团对于海外市场的高管进行了针对性的“换血”。

  • 中国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关于中国市场的人事调动,基本都为日本美妆巨头,综合各家财报来看,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碰壁”或是主要因素。

2022年,花王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增长9.3%,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1.2%。花王在财报中透露,化妆品事业部由于疫情影响以及中国本土厂商的崛起和流通渠道的变化,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低于上一年。

2022财年,资生堂集团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为6%,但在销售额占比上,中国市场业绩占比为24.2%,超越日本成资生堂集团第一大市场,且这也是中国市场连续第五年销售占比呈递增之势。

2022年,POLA集团净销售额同比下滑6.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5%,实际上,近六年来,其业绩虽有波动,但下滑情况居多。

此前,聚美丽结合五家日妆企业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发现这几家日妆巨头都瞄准中国市场或亚洲市场的潜力,加码或加速在华投资。

而科蒂集团,据其最新财报显示,2023财年第二季度(2022年10月-12月)其高端化妆品销售额除了中国以外,几乎所有市场在本季度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市场的表现,据称是受疫情管控的影响。第三季度(2023年1月-3月)中国地区则因市场的逐步复苏在高端美妆和大众消费美妆业务方面都有所下降。

科蒂首席执行官Sue Y. Nabi也曾表示,美妆市场还未处于成熟阶段,科蒂的业务在包括护肤品、中国市场、旅游零售和知名化妆品这些方面,未来将有大量的机会。

再结合陈旻的履历来看,其带动了理肤泉、修丽可、CeraVe适乐肤等品牌在中国的增长,此番出任科蒂集团中国区董事长兼总经理,也从一定程度上看出科蒂正加注中国市场,布局护肤领域。

  • 欧美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早前,聚美丽通过整合几家韩妆财报,发现韩妆有转战欧美市场的趋势,详情可见《“巨头”下滑,5家韩系美妆企业财报背后的“求生”路》。LG生活健康在美国市场的任命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情况。

资生堂集团美洲地区2022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3.6%;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可见,美洲地区对资生堂集团来说具有一定的活力。美洲全球并购负责人Ron Gee也曾表示:“作为资生堂的一个关键战略重点,我们将继续把精力集中在美洲地区,尤其是我们的营销、商业和数字职能部门。”

除此之外,The Body Shop2022财年的净收入同比下滑24.3%;2023财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同比下滑16.5%,且核心业务分销渠道(商店、电子商务和特许经营)的综合销售在2023年Q1按固定汇率同比下降了个位数。

而The Body Shop新任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总经理Jordan Searle此前为全渠道副总裁,不仅是在北美地区,或许也在渠道方面调整,以此挽救The Body Shop的业务。

  • 南亚、非洲及其他   

半年70多起高管变动,这些美妆企业“大换血”

据联合利华最近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亚太及非洲地区已为联合利华第一大区域市场,销售额在联合利华占比为46%。

实际上,印度美妆市场正不断崛起,Statista的研究报告统计,在2022年印度美容和个人护理市场的收入为257.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1.46亿元),成全球第四大美妆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

此番联合利华印度公司的任命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联合利华对印度市场的关注。

印象中“不发达”的非洲对于美妆的需求也不容小觑,据美国国务院《国外商业指南》报告显示,非洲大陆化妆品市场的需求量正以年增长率30%的速度在扩大。

同时,欧莱雅SAPMENA-SSA(南亚太平洋、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2022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1%;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6.7%。

大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此次关于非洲市场的人事调动,也足以证明欧莱雅对非洲的关注。

可持续发展“热门”,多家企业任命可持续发展官

在2023年上半年人事变动中,还有一部分企业针对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相应的人事任命,比如,帝斯曼-芬美意任命Katharina Stenholm担任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雅诗兰黛任命Nancy Mahon为首任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

此外,多家美妆企业也制定了相关举措,出台了ESG报告。

比如,花王集团就在今年5月发布了ESG战略进展报告;欧莱雅集团在今年4月发布《欧莱雅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Katharina Stenholm将在帝斯曼和芬美意之前的计划和行动的基础上,为其制定新的综合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战略。

国内美妆企业中,2023年4月,珀莱雅发布了《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伽蓝集团正式发布《2022伽蓝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5月,逸仙电商发布的《2021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也是其自上市以来发布的首份ESG报告。

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风向”之一。

国内企业人事变动:科研和电商成关键词

再看到国内的人事变动,逸仙电商和贝泰妮均有动作。

1.逸仙电商任命承静为首席科学官,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示其重视科研。   

从承静的履历来看,她曾任雅诗兰黛亚太研发部副总裁,也曾就职于露华浓,领导中国区的研发质控。

从研发费用来看,2022年逸仙电商全年度研发费用累计投入为1.3亿+元,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为3.4%;今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420万元,研发费用占比为3.2%,超出行业 2-3%平均范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逸仙电商此次人事调动,也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其逐步重视科技研发。

2.贝泰妮聘张梅、王龙、王飞飞担任公司副总,搭建电商、财务、研发人才矩阵。                    

贝泰妮方面,董事长郭振宇曾表示:“过去的十年贝泰妮这家公司等于薇诺娜,未来的十年,贝泰妮应该等于整个皮肤健康生态。皮肤健康生态它不是一个化妆品品牌,主赛道是功效性护肤品,现在贝泰妮已经开始打造薇诺娜宝贝、AOXMED瑷科缦这样的第二、第三个品牌。”

如今,贝泰妮正打造多品牌战略布局,往多个方向发力,故积极推动团队优化也是必要之举。今年三月,贝泰妮宣布“二把手”董俊姿离职,同时宣布,张梅、王龙和王飞飞升任贝泰妮副总经理。从履历来看,三位副总分别在电商、财务和研发口有长久的经验积累。

具体看到电商板块,2022年,贝泰妮线上自营业务收入为31.57亿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3.17%,同比增长了24.66%。

研发上,2022年,贝泰妮的研发投入费用为2.55亿,同比增长124.96%,且2022年贝泰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55%。

上述数据和此番任命,都反映出,贝泰妮对于线上渠道和科技研发的重视。

随着电商的发展,一些国货老牌美妆企业也开始实现线上转型。去年11月,丸美股份任命前贝泰妮抖快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王熙雯为公司总裁助理兼电商部经理,全面负责丸美股份电商业务板块工作。

从上述企业的动向看来,关注海外市场,调整战略布局,加注数字化营销以推动业绩发展仍是多家美妆企业的“重点任务”。“人才竞赛”已经吹响号角,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角逐会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wwd、cosmetics business、资生堂官网等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Lucky

·END·

原创文章,作者:聚美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33329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13日 下午6:59
下一篇 2023年 7月 13日 下午7: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