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受祛斑美白产品注册成本高、周期长等影响,美白市场一度低迷。据悉,今年上半年国产美白/祛斑产品新增注册数同比增长79.7%,此前下架的部分377普通化妆品也重新获批美白特证,美白市场又“活”了。
新增注册增长79.7%,377产品回归
近日,新锐品牌PURID朴理通过官方社交账号宣布,“美白双子星持证上岗,8月升级回归”,美白双子星即PURID沁透光感精华露和PURID沁透莹泽精华露。
在此之前,PURID沁透光感精华露因“377普通化妆品被禁”而清仓下架,此次回归是产品重新升级并获批祛斑美白类特证,添加的美白剂包括苯乙基间苯二酚(即377)、烟酰胺等。
除此之外,之前由于含有“377”而下架的普通化妆品,如毕生之研高光焕白精华乳、John Jeff苯乙基间苯二酚美白精华液等也都在今年重新获批祛斑美白类特证并回归。
PURID沁透光感精华露(左)
毕生之研高光焕白精华乳(右)资料图
此外,据国家药监局特殊化妆品注册信息系统表示,今年上半年注册的美白新品包含了精华、乳液、面霜、面膜、身体乳等众诸多品类。香奈儿、娇兰、兰蔻、娇韵诗、资生堂悦薇、怡丽丝尔、妮维雅、伊丽莎白雅顿、OLAY、HBN等中外新老品牌也都注册了祛斑美白类新品。
美白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我国消费者对美白产品的需求热度一直较高,美白始终是功效护肤市场的重要赛道。据报道,2023年上半年美白功效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225.83亿元,同比上涨14.6%。其中,抖音平台美白功效护肤品GMV同比上涨61.5%,CS渠道销售额同比上涨17.9%。
广东柏亚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施昌松表示,护肤市场下一步基本上还是围绕保湿、美白和抗衰几类,保湿和抗皱仍然是功效护肤市场的主导,但今年下半年美白和抗皱应该会是齐头并进,明年会涌现更多美白产品。
检测费用降低以及“一证多用”的查处也有望进一步促进祛斑美白产品注册量的增长。据悉,去年年初美白功效检测的市场价格大多是10-12万/款,但是去年7月已降到6万左右,而现在很多检测机构的报价都已降至4万元。
广州雅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海洁提出,由于祛斑美白功效检测和特证注册的价格降低,监管部门严查一证多用,美白特证注册量可能会迎来增长。
美白需求持续旺盛,在新规过渡期后,美白市场将迎来一批新品,新一轮的美白大战即将打响。
美白迈入高门槛阶段
虽然美白新品注册量在今年大幅增长,但新规之后,美白难做也成为了业内共识。
在施昌松看来,美白产品必须要申请特证,需要做人体功效评价实验,还得经历安全评估、专家评审等环节,产品备案注册的时间长,相对应的费用也更高。
而除了备案注册的高门槛外,美白市场也从“成分造品牌”时代迈入科技竞争的阶段。
国家药监局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浅谈美白化妆品和美白剂》就显示,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四类,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的转运、还原黑色素和促进表皮黑色素的脱落等,产品的美白作用往往是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机理及原料搭配来实现的。
图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目前,消费者对烟酰胺、377、熊果苷、VC等基础美白成分已不再陌生,OLAY、肌肤未来、谷雨等品牌也凭借成分故事在美白市场崭露头角。但这些品牌现在也不再局限于单一成分,开始在这些经典成分的基础上复配其他成分,提高产品工艺,专注全通路美白。
例如,OLAY第四代抗糖小白瓶精华就宣称品牌专研革糖素搭配了高纯度烟酰胺,同时复配了VC和VE,可以抗糖抗氧抗黄气。
虽然美白难做,但高门槛并没有降低品牌对美白产品的热情。施昌松直言,“大部分护肤品牌都会把美白这条产品线补起来,而且对比来看,美白产品还是有时间和技术的壁垒,做护肤的企业仍然会攻克美白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者对美白都保持着高需求,美白产品安全问题也重视程度较高,法规监管虽然会影响企业出新品的速度,但这也是保障产品安全,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文章来源丨青眼号外
编辑丨ViVi
美业金9 | 属于展商的独家福利必须拥有
原创文章,作者:美博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35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