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集产、学、研多方力量,共建中国化妆品无汞化新生态。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言 午
7月21日-22日,致力于打通产学研壁垒、推进科学技术“落地生花”的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于上海举办了2023年年会,各大高校专家、学者与产业从业者、企业代表等再次齐聚一堂,以“容貌健美与化妆品无汞化行动”为主题召开会议,齐心推动中国皮肤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合力推进中国化妆品无汞化,勇当开拓者和先行者

谈起汞元素,往往令人谈汞色变,汞是剧毒物质,经皮肤吸收后会沉积在人体内无法排除,极易引起皮肤过敏及色素沉着,从而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但目前有不少生产企业仍存在“无汞不美白”的思维误区,违规生产汞含量超标的产品,实际上,人类和汞的接触无可避免——汞在整个生态圈循环,生物体内都含有不同形式的汞。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皮肤健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了推动美妆行业产品安全生产,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在2021年年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化妆品无汞化”行动倡议。历时一年的文献、市场及企业调研,充分验证了“化妆品无汞化”行动的可行性及其对国货品牌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联盟目前完成了《化妆品无汞化文献调研报告》,同时对国内外部分化妆品品牌的汞含量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化妆品“无汞不美白”的思维误区依然存在,部分化妆品中的汞含量超标情况不容乐观,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水俣公约》中,汞被联合国列为危及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十大化学品之一。2022年4月4日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汞成为禁用原料。这是对化妆品行业无汞化行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强有力推动,也说明化妆品无汞化倡议行动符合国家的引导方向。

为实现中国化妆品无汞化,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勇于担当开拓者和先行者,协同行业与产业力量共同推进无汞化行动。

在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2023年年会上,联盟正式发布“化妆品无汞化”行动倡议。与此同时,围绕化妆品无汞化相关汞检测、汞分离等问题,利用联盟内部现有的前沿科研成果,开发出最新的汞检测分离一体化技术、形成一系列自主可控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如汞试纸可以帮助消费者测试化妆品中汞含量是否超标,汞探针装备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捷更准确检测汞含量。

在化妆品无汞化行动倡议环节,作为品牌代表,麦吉丽品牌总经理张杰夫进行致辞发言:“麦吉丽作为高端国货护肤品的代表,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坚守不主动在产品中添加汞的基本底线外,麦吉丽通过与国际和国内的知名原料大厂紧密合作,确保了原料来源的安全和可靠。”

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麦吉丽品牌总经理张杰夫

为了将产品无汞化生产落到实处,麦吉丽位于宜昌的工厂还配备了国际化的专业生产线和严格的质控标准,能有效减少化妆品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微量汞。在联盟开展的汞含量检测中,经过验证表明,目前麦吉丽已将产品中的汞含量控制在20ppb以内,是国家相关规范浓度(汞<1ppm)的50分之一。

关于如何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化妆品的无汞化,麦吉丽品牌总经理张杰夫也从化妆品企业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 加强企业自律:化妆品企业除了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产品中的重金属符合标准外。有实力的企业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制定更为严格的内控标准。

2) 无汞化信息更加透明:企业可以向消费者公开产品汞含量的测试结果,同时也期待行业内能够尽快推出“产品无汞化”的认证标识,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到“无汞化”产品。

3) 加强科研创新与合作:中国化妆品的无汞化是一盘大棋,对于我国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化妆品企业,要实现化妆品的“无汞化”可能有心无力。所以,希望联盟能够更好地开放科研资源,引领技术创新,服务更多拥抱化妆品无汞化的企业,实现合作共赢。

据了解,联盟以制定化妆品无汞化团体标准为切入点,成立化妆品无汞化行动项目组,以标准带动技术,以技术提升标准,逐步实现化妆品无汞化从团体标准到地方标准,再到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的战略目标,致力于以中国标准引领世界、走向世界。

据悉,麦吉丽也将参与联盟化妆品无汞化团体标准的制定和试纸的开发过程。

现场,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庄小洁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建立化妆品无汞化团体标准目的和意义,她表示:“团标的建立等于是开辟一个新赛道,能帮助参与标准的企业拉开与同类品牌的距离,以低汞高安全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凝聚产业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妆品牌,并赢得国际话语权。同时从国家利益出发,也有利于在核心技术层面构建对欧美产品进口形成绿色贸易壁垒,为中国化妆品带来巨大机会。”

    聚焦皮肤健康产业前沿,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可以看出,联盟自成立起就将中国皮肤健康产业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准星来思考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2021年6月5日,“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在上海启动,由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复旦大学等33家在皮肤健康领域极具代表性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联合发起成立,其愿景以中国皮肤健康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交叉创新为支撑,以“产政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推力,引领中国皮肤健康产业高端、精准、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上海家化、贝泰妮、华熙生物、麦吉丽等中国头部美妆企业都已加入该联盟。在联盟整合国内科研院校的学术资源和前沿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有望将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到化妆品行业,进一步推动打造核心科技的产业化。

此外,产业的创新离不开创新技术与创新人才,产业的创新亟需以研究开发为导向的首席技术官及相关团队。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汇聚了各领域技术专家,成立了原料、剂型、成果转化、品牌规划等不同类别的专业委员会,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引领行业标准。

在2023年年会上,“配方创新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麦吉丽首席研发官杨帆成为配方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

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作为一名具有18年产品开发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杨帆曾就职于SK-II负责高端线的研发工作,在他看来,国货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表面看最明显的是品牌方的体量和投入差距,实际差距在于整个产业链,民族品牌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技术深度的积累。

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在上游的基础研究这块,我们已经充分重视,并且奋力追赶。但是在偏下游的产业化一端,我们在技术深度和创新能力的维度上还处于落后状态。产业端的人才加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杨帆继续说道,“国际上有非常优秀的配方应用研究,比如斯坦福和BASF的配方研究就获得了IFSCC2022应用科学大奖。但为什么在国内的技术论坛很少听到配方工程师的声音?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复性的劳作导致深度技术研究的缺乏,实际上配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推动中国化妆品无汞化,麦吉丽争做国妆先行者

在发言最后,杨帆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品牌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出有创新及差异化的产品。相信在具有革命性的颠覆式的技术创新下,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消费者可感知的、更加优秀的产品,才能够最终实现弯道超车,打破国际大牌在高端产品上的垄断。”

    争当研发创新先锋,国内国际齐发力

国货品牌超越国际大牌,这一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就是科研创新。作为产业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聚美丽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化妆品企业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命门”所在。

可以看到,目前行业里,多年来持续发力科研与技术的代表性美妆企业,如今正在获得正向反馈,虽然与科研优势领先、有深厚技术作为护城河的国际品牌相比仍有差距,但国内企业也一直在奋力追赶。

作为高端品牌代表,麦吉丽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以及全球独创原料开发方面不遗余力,将科研体系有效落地,层层递进打造品牌“科技力”的务实路径。

据介绍,麦吉丽拥有自有的生产工厂和亚太研发中心,目前品牌研发团队硕士学历以上的人才占比为80%,并且也十分注重对国内外人才引进的投入。在知识产权方面,麦吉丽已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80+项,另外正在申请的专利数量也达到100+项。通过不断提升研发实力,麦吉丽打造了品牌的独特性并建立产品技术的壁垒,比如品牌经多年研发而成的「麦肤因」是其独家抗老成分,应用于多款明星产品中。

麦吉丽创始人郭苗也曾公开发言表示,要将皮肤科学应用到护肤中来,将“素颜之美”的品牌理念落到实处,继续加强功效和科学护肤的研究,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与转化;同时注重行业交流,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个行业的科学发展。

从行动上来看,麦吉丽十分积极去促进产学研的相关事宜,比如2022年7月,麦吉丽牵头成立全国性的皮肤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护肤科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9月,麦吉丽作为组长单位,联合权威皮肤医学专家,共同推动制定《人体皮肤衰老评价标准》;2023年5月,麦吉丽联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护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科学护肤高峰论坛,并发布全国首个米发酵液团体标准。

可以看到,麦吉丽一直在立足科学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上持续投入。

落回到本次大会,麦吉丽“尽享素颜之美”的品牌理念也与大会主题“容貌健美与化妆品无汞化行动”不谋而合,都是强调健康、自然的美。期待未来能在化妆品行业,看到越来越多像麦吉丽这样具有崇高愿景的美妆品牌的出现,通过团结行业力量,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国货美妆高端化建设!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木头

·END·

原创文章,作者:聚美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35402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27日 下午9:07
下一篇 2023年 7月 27日 下午9: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