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企业的科研空间,需要用销售规模来交换。


本报记者 肖红

本周,国内上市美妆公司2023年H1业绩接连出炉。据《化妆品报》统计,剥离非化妆品业务后,2023年H1,本土营收前十的上市美妆公司依次为上海家化、珀莱雅、贝泰妮、水羊股份、华熙生物、逸仙电商、巨子生物、上美股份、福瑞达、丸美股份,10家公司营收总体量达209亿元,同比增长22.2%。
从数据看,多数企业营收、净利以双位数增长,反映出美妆行业加快复苏,国内美妆市场正逐步向好。而各企业财报公布后,外界对各公司各项费用支出的观察细致入微,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其中,最被诟病的是各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对比。2023年H1,十大中国化妆品品牌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支出共计102.46亿元,TOP10销售费用支出门槛超5亿元。而同期的研发费用支出共计7.44亿元,研发费用支出过亿元的仅有2家企业,其中该费用支出最高的企业为华熙生物(未剥离化妆品业务),达1.87亿元,其次为贝泰妮,达1.09亿元。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两项数据的引发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在于:
1、各公司销售费用远高于研发费用。
2、大部分企业销售费用的同比增幅高于各自的营收增速。
基于以上事实,一些人得出了“重营销、轻研发是化妆品公司的常态”的消极认知。
但实际上,化妆品行业的特点,就是销售费用占比相对较高,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生产型企业的销售费用均大于研发费用,尤其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以销定产”永远是排在首位的原则。
同时,虽然拥有科研积累优势的品牌和企业通常在获取市场份额和地位方面更具潜在优势,但科研需要长期、巨大的投入,而支撑科研投入需要有足够丰厚的利润,而没有更大的销售规模也就没有更多的利润。因此,中国化妆品企业要走科研驱动这条长期主义道路,势必需要过硬的业绩滋养。
以珀莱雅为例,珀莱雅的研发包括市场为核心的产品有效性研发,以组织为核心的协同性研发,以技术为核心的前瞻性研发。其母公司2023年H1研发费用率为 2.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进50%至0.92亿元,而2022年H1研发费用率为 4.69%(2021年同期为 3.76%),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为2.41%。上述费用率数组的变化,与珀莱雅各统计期内的营收和科研转化效率不无关系。这也意味着,品牌和企业对市场认识的深度将辅助决定许多后端科研的研发方向和技术转化的效率。
其次,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敦促各大美妆企业将销售主阵地转为线上,在流量时代,品牌需要利用营销的杠杆撬动更广泛的流量杠杆,以拓展销售基本面。尤其在疫后,不少同质品牌和企业仍在承压前行,“别人恐惧我贪婪”,加大销售费用的预算和投放力度是争夺市占且收益最大化的做法。
实际上,不止本土美妆上市企业的销售费用支出半数以两位数增长,全球美妆巨头宝洁、欧莱雅也均在增加销售费用中的广告预算,且都取得了销量的有效增长。例如,根据最新报告,宝洁上季度将广告支出增加了4.53亿美元,并取得了超出华尔街预期业绩,包括8%的有机销售增长以及五个季度以来美国销量首次恢复增长。
消费者向美妆企业和品牌呼唤更有效的产品,而有效性的提供必须依赖科研路径,产品的技术性科研投入又依靠稳定且庞大的利润。换言之,企业的科研空间需要用销售规模来交换。因此,仅凭企业在各统计期内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的数值大小、同比增减,以及两项数值的差异情况,来判断其是否具有“真材实料”,是否是“绣花枕头”,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评判本土化妆品企业的研发费用高还是低,不应用销售费用占比来评价,而更应该与行业同类优秀企业来比较。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本土美妆企业整体上越来越重视研发、加大投入研发,一些企业在业绩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比之国际巨头企业也不逊色的研发费用占比,在研发投入绝对金额上,也在节节攀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化妆品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丁加林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 别为“好评”疯魔,请珍视每一个“差评”

  • 化妆品新品开发,慢了

  • 国货品牌集体“去日本化”

  • 欧莱雅的“弃子”,要被Natura&Co卖了?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本土上市美妆企业研发费比低?|每周一话

原创文章,作者:化妆品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40445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9月 3日 下午7:30
下一篇 2023年 9月 3日 下午9: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