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符合自身产品的原料才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信息显示,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丸美股份)的“指橙提取物”及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电商)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豆籽提取物发酵产物滤液”2款原料完成备案,均已进入监测期。
图 | 截自国家药监局
丸美、逸仙首款原料完成备案
从国家药监局公布信息可知,9月21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豆籽提取物发酵产物滤液”完成备案,进入监测期。该款原料来自于逸仙电商,属于生物技术原料,可用作皮肤保护剂、控油剂、保湿剂及角质剥落剂,其安全使用量需小于或等于5.0%。
仅相隔4日(9月25日),“指橙提取物”也通过了备案,进入监测期。据显示,“指橙提取物”为植物原料,来源于丸美股份,可作为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添加于化妆品中(喷雾类产品除外)。此外,该原料在化妆品的建议添加量是0.039-5.0%,并且尽量在化妆品生产最后阶段添加,添加温度不超过40℃。
图 | 截自国家药监局
值得一提的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豆籽提取物发酵产物滤液”和“指橙提取物”均是逸仙电商和丸美股份在国家药监局完成备案的首款化妆品新原料。
某化妆品研发部门负责人告诉美妆网:“原料作为化妆品创新的内核,不仅是化妆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是化妆品功效的关键决定因子。尤其对于品牌方而言,成功研发出一款自用的核心原料,便相当于拥有了一身‘盔甲’。”
但需注意的是,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通过,不等于成功获得批准备案。公开已完成备案的原料相关信息,并不代表该新原料的安全性与功能性被认可。此外,已经取得注册、完成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还需度过3年监测期。
品牌方备案原料成新趋势
在国内化妆品行业,大部分工厂与品牌均扮演着固定的角色,即工厂负责原料及产品的生产加工、品牌无需关注原料成分的自主研发,主要负责产品营销,这是较为容易获利的商业模式。
北京某化妆品研究院的研究员邵宁(化名)告诉美妆网:“新原料从研发到备案,再到顺利度过监测期,不仅所需周期漫长,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品牌方而言,是一个短期内无法实现收益的事情,所以,他们往往不愿意在原料研发上投入过多的精力。”
但随着“成分党”、“功效党”的崛起,化妆品品牌方对产品研发和基础原料的关注度也在逐渐走高。越来越多的品牌方试图打破“轻研发重营销”这一刻板印象,开始自研原料成分。
据美妆网统计,截止9月27日,2023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为34起。其中,9起原料备案人为贝泰妮、水羊股份、逸仙电商、丸美股份等旗下有品牌的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备案新原料的品牌方数量较去年增加了66.7%。不难看出,品牌方备案原料已渐成趋势。
邵宁表示:“近几年,寻找研究院合作共研原料,以及招聘研究院研究人员的品牌方越来越多。自建研究室,高薪聘请海外的资深化妆品配方师进行原料配方自研的品牌也不少见。品牌方越来越重视原料研发了。”
在广州化妆品原料商叶运看来,品牌自研原料是必定趋势。“原料是化妆品的‘芯片’。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原料,相当于形成了独有的技术壁垒及市场优势,与此同时,借力强势营销,便可快速抢占市场。”
但叶运也表示,品牌研发一款新原料并非易事,研发符合自身产品的原料才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如何使新原料成为行业内无法突破的技术,形成自身护盾,便要看品牌在后续研发上下多大的功夫了。
撰文:蔡柳荣
编辑:黄淑佳
原创文章,作者:美妆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44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