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海兰 思驿
沙龙主持 | 《中国化妆品》杂志社主编 刘丽
2022 年,我国美容化妆洗护用品出口额从 2017 年的 38 亿美元增至 57亿美元,5 年复合增长率约 8.3%,但这一数据背后,却是中国化妆品产品出口额与所创造的实际市场影响力仍不能成正比的现实。造成这一现状的首要原因,是我国化妆品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本土化妆品生产原料长期依赖进口,这就大大增加了本土化妆品的生产成本;另外,重营销轻研发的思维,也让本土品牌的整体竞争实力与国际大品牌化妆品有一定的距离。
据悉,目前本土化妆品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对外依赖性仍很强,尤其是一些关键性原料,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油脂、高安全性防腐剂、增稠剂等,仍依赖从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进口,在这样的现状下,中国化妆品出海的科技之路在何方?
为此,我们邀请来自化妆品原料、研发、配方、检测及品牌等方面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希望通过本期美妆沙龙,让有出口业务或有出海意向的本土化妆品企业有所启迪和收获。
“皮肤调理需多靶点解决问题,这应是我们的研发方向”
配方专家代表:李慧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宜格集团花西子化妆品首席科学家,是我国化妆品著名品牌六神、美加净、佰草集、启初等的主创者。
多次获得全国轻工系统和上海市政府的嘉奖,被誉为“中国化妆品研发第一人”。率先创新性地系统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于现代化妆品研发中。兼任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健康美容化妆品专家委员会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养颜产业副理事长,《中国化妆品》 杂志社专家编委。
CCR:我国化妆品原料的研发 / 配方市场现状如何?
李慧良:目前国内企业的配方水平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还是有 5 年到 15 年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功效类和彩妆类,如粉底类产品配方方面。对于护肤品来说,无论在特殊乳化体系的建立、乳化剂的应用,还是油脂的应用等方面,我们都存在一些差距。但最主要的差距还是在护肤品的功效表达上,比如生物活性添加剂系统,国内目前基本上仍处于简单添加的状态,比方说白藜芦醇、维他命 C 或其他的重要组分,大部分是简单直接地加进去,当然一些做得好的国际大品牌化妆品企业和少部分民族企业会通过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去添加,如通过脂质体包覆与纳米技术等一系列手段。这些技术手段会使得添加剂更加稳定、更加有效,添加的量也可以达到最小化,功效最大化,整个体系又更加安全。
当然,国内一些化妆品原料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提升,也在做许多原料价值提升方面的工作。他们把许多活性物如水杨酸、维他命 C、维 A 醇等防晒剂进行包覆和(或)微乳化等,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原料增值制剂过程”,通过这类技术形成的原料,我们称之为“原料制剂”。但这里面有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包覆和(或) 微乳化等技术后的原料本身是更容易被皮肤吸、更有效的,或是能起到被皮肤缓慢吸收或防止被皮肤吸收的目的。但这类原料最终要被添加在一个配方里,最终的配方是否能够承载这种“原料增值制剂” 后的 “原料制剂”?添加到配方中之后,整个配方是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有效性?这些问题才是关键。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很多通过脂质体包覆、微乳化和纳米化的原料,一旦到了配方体系后就很容易崩溃了。
CCR:在化妆品制造技术方面,国内外差距是怎样的?
李慧良:在化妆品制造技术方面,国外大品牌护肤品通常会有许多水类产品,比如爽肤水、营养水、精华液等,涂上去之后吸收性非常好,且有良好的肤感。从这些水状护肤品的全成分标识上,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水状护肤品采用的原料跟国际大品牌用的原料差不多,但肤感却很有差距。这是因为除了原料,化妆品制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工艺技术,比如微射流等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水类等产品的使用感。现在国外很多大品牌化妆品都已经充分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中了,但国内只有少数大厂家才有这样的工艺技术,所以我们做出来的护肤品在肤感等很多细节方面都还与国际大品牌护肤品有差距。
李慧良:在对植物成分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我国的人才、科学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等,一点都不输给发达国家,但我觉得国内的原料研发与生产企业创新性还不够。很多国内企业过去把粗提物直接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现在则致力于化妆品中的植物原料越纯越好,实际上从科学角度来讲,这种观点不能一概而论。自网络药理学兴起以来,很多人发现多靶点解决皮肤问题是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于是有了从单一植物的精纯成分走向通过多靶点解决皮肤问题的植物有效组分和(或) 多种不同植物成分的组合应用这一方向。当然组分中的成分肯定是一个通过大量科学试验形成比例的复杂体系,一旦在效果方面确定,组分肯定要固化,这就大大增加了提取、分离、纯化的技术难度。所以我们的化妆品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一定要与植物提取、研究和应用人员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应用的创新之路。
CCR:您认为本土品牌的研发人员在哪些方向需要提升?
李慧良: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化妆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脚步也会越来越快,那么如何给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片,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化妆品呢?我认为,利用好我国在中草药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草药原料研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理论中著名的“君、臣、佐、使” 组方理论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与现代科学中的“多靶点” 解决皮肤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多靶点” 就是在打一套组合拳,因为消费者皮肤出现任何问题的解决需求,比如美白、祛痘,实际上都是由很多种因素导致的,所以要更好地发挥我们在中草药原料方面的研发优势,“多靶点” 解决消费者的皮肤问题。
同时我认为,作为化妆品的科研人员、配方师,一定要有系统性的意识。要改变我们目前落后的状态,首先就要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们要先从思想上意识到,在化妆品配方过程中每一种原料、每一种添加剂、每一道工艺都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既要重视它们各自单独的状态,又不能忽视它们协同组合在一起之后的结果,而这种总体呈现的效果不是能用所谓“1+1>2” 来理解。要让最终的配方真正达到产品有效、状态稳定,而且颜色、气味、涂抹的延展性、肤感等方面也要符合产品所针对的消费群体的特定需求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另外,东方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比较追求实效,比方说美白、祛痘、抗皱等,因此在护肤品研发方面我们也通常都会侧重于某种功效性,但实际上皮肤保护需要系统的、全方位地进行,单纯侧重于某种功效的研发难免就会顾此失彼,所以,化妆品研发人员应对此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CCR:您认为对于中国化妆品原料出口企业来说,有哪些雷区是应该避免的?
李慧良:对于产品出口企业来说,第一,一定要针对产品出口销售地区做好消费调查,要有针对性地研发符合当地消费群体功效需求的产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在包装设计方面,除了精致以外,要具有比较明确的、独特的中国品牌文化特性,但也必须要关注、顾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信仰等,最好有强烈的、能够吸引当地消费群体的故事性,产品包装及品牌故事应该成系统地设计、输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在原料方面,一定要关注当地对于化妆品原料方面的法规;第四,在突出我们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出口产品应与当地已有的产品形成差异化;第五,在品牌宣传表达方面,要能够尽量融入当地文化,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宣传表述的方式要能让当地人理解并乐于接受。
2、30年线索和稿件征集!致敬行业风云人物,记录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正史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化妆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45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