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季度,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医疗反腐风暴的洗礼。随后,减肥药市场迅速崛起,创新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医疗行业板块因此迎来了一波强劲反弹···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减肥和美容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减肥药和美容产品成为了新的市场热点。进口减肥药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吸引了国内厂商的关注和进入。许多上市公司凭借其减肥药产品实现了股价的上涨,但也有部分企业被监管层质疑其产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胶原蛋白、玻尿酸等美容产品早已成为热门选择。而现在,再生类产品被视为下一个备受瞩目的宠儿。国内外的企业都在通过研发和收购不断推出新的医美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创新药的领域,许多国产厂商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对外授权和进军国际市场的目标。过去因研发水平受限而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现在正逐渐成为现实。这些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减肥药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医疗行业的热门领域。美国礼来和丹麦诺和诺德是引领这轮减肥药热潮的厂商,他们聚焦于GLP-1靶点,研发出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知名药品。这些药品因为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效果显著,备受市场追捧。
然而,在减肥药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曾经的减肥药产品因为安全性的问题,并未能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例如,奥利司他、西布曲明等药品虽然也有减肥和减重功能,但由于副作用等问题,并未能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不过,近年来世界首富马斯克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服用司美格鲁肽后,30天暴瘦18斤的案例,让减肥药在全球范围内一夜之间爆红。司美格鲁肽等减肥药的销售额不断攀升,甚至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求购者。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对减肥药概念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今年三季度,多家上市公司因减肥药概念实现股价连续上涨。然而,国内企业在这一市场的竞争力却显得有些不足。目前仍未有上市司美格鲁肽产品的国产厂商,而一些研发进度处于临床三期的企业也面临着技术门槛和专利问题。
对于这些国内企业来说,要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难题。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尤其是专利问题。因为专利到期意味着仿制药的上市,这对于原研药的市场份额将产生巨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华东医药旗下企业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并获得认同。这一举动或许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些转机。如果相关专利被判无效,国产司美格鲁肽就有机会更早上市,从而抓住这一市场的机遇。
然而,在产品尚未上市之前,资本市场已经率先对减肥药概念股进行了一波炒作。今年10月以来,百花医药、博瑞医药、众生药业、诺泰生物、常山药业等股价迅速拉升。这些企业的产品有些已经完成临床三期实验,有些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公司的言论可能存在误导性,需要投资者谨慎判断。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减肥药产品备受关注。例如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该药品与司美格鲁肽为同一靶点,10月底公开了临床二期的实验数据,显示减重疗效显著并展现多项代谢获益。这一新兴产品的出现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近年来,轻医美逐渐受到年轻人群体的欢迎,成为一种时尚的美丽方式。与传统医美相比,轻医美更加注重自然、无创和快速恢复等特点,主要通过注射填充类产品来实现美容效果。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今年9月,国内的三类注射剂批文共68张,其中玻尿酸、胶原蛋白和再生类分别为58张、7张和3张。华熙生物和爱美客在玻尿酸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而再生类产品也逐渐崭露头角。
从技术发展来看,胶原蛋白是最早出现的注射填充类产品之一,但由于玻尿酸的崛起,胶原蛋白逐渐式微。不过,近年来再生类产品开始崛起,似乎有追赶玻尿酸的趋势。
在整体格局方面,玻尿酸终端产品仍由进口品牌主导。据东方证券统计,国内市场份额前三的厂商分别为韩国LG、美国Allergan和韩国Humedix,合计市占率达到57.1%。而国产品牌中,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表现较为突出。
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21亿元、21.7亿元和19.82亿元。其中,华熙生物的皮肤类医疗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26亿元,包括润致单相、润致双相等玻尿酸系列;爱美客的溶液类(含玻尿酸)注射产品销售收入为8.7亿元;昊海生科的销售额为2.56亿元,覆盖了一到三代玻尿酸,第四代产品正在注册申报阶段。
与此同时,再生类产品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其中,“少女针”是一种可消除皱纹、提升皮肤紧致的再生类产品,持续时间较长。目前,国内上市的包括华东医药的Ellansé伊妍仕、爱美客的濡白天使和圣博玛的艾维岚。据浙商证券统计,三支产品的全疗程均为三到四针,爱美客的单价为1.28万元/支,华东医药和圣博玛均为1.88万元/支。
今年前三季度,华东医药的少女针已签约合作医院超过600家,培训认证医生超过1100人。运营该产品的子公司实现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88.79%。而今年上半年,爱美客的凝胶类(含少女针)注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66亿元,同比增长139%。
此外,轻医美和整形手术之间还有激光、射频等针对皮肤修复的器械。昊海生科通过收购以色列企业切入该领域,并已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该企业的射频及激光设备销售额达到1.54亿元,同比增长6.92%。华东医药也通过收购海外企业切入射频赛道,今年6月推出的双极射频抗衰设备Reaction芮艾瑅来自以色列,可控制射频能量刺激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
尽管受到医疗反腐的影响,国内创新药的争论依然十分激烈。其中,两个关键词是“对外授权”和“出海”。
在对外授权方面,有些公司遭遇了挫折。科伦药业宣布,其子公司科伦博泰曾计划向默沙东授权开发、制造和商业化一项临床前ADC资产,但默沙东决定终止该协议,转而与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合作获取ADC药物。然而,也有其他公司在对外授权方面取得了成功。翰森制药的全资子公司与葛兰素史克签订许可协议,授予后者一款ADC药物的全球独占许可,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达15.7亿美元。恒瑞医药也宣布授予默克公司PARP1抑制剂、ADC药物等独家许可协议,并获得1.6亿欧元的首付款。
在出海方面,抗癌药的明珠PD-1药品备受关注。君实生物宣布其PD-1药品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首款在美国上市的国产同类产品。百济神州也宣布其PD-1药品获得欧盟上市批准,适应症为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成人患者。
此外,荣昌生物实现了ADC药物上市,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上涨35.08%。该企业销售费用5.4亿元,同比上涨94.9%,肿瘤商业化团队约600人,准入超600家医院。
在业绩表现方面,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0.1亿元、9.86亿元。其中,君实生物的PD-1药品、抗新冠药品的销售额分别为6.68 亿元、1.24 亿元。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占比44.4%,若维持该比例,该企业前三季度创新药收入约75亿元。
原创文章,作者:美博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50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