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来源 | 美业新纬度

“经济环境不好,消费者没钱了,有钱也不敢花。”这句话可以成为所有行业下滑的解释。但暑假医美消费的降温,绝不仅仅是消费理性化这一个原因。


作为消费者,林倩第一次感知到医美爆火是2020年的夏天,一条名为“准大学生排队割双眼皮”的新闻冲击了她的认知:“快30岁的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花两三千买个美容仪,不到20岁的年轻人已经这么疯狂了吗?”


那一年,正在全力冲击“医美之都”的成都,每天都会有新的机构开业,而在直播、网红经济发达的浙江等地,年轻的女孩们选择乐此不疲地飞去成都求美。


人们以为疫情的影响会很快消散,轻医美会继续画出上扬曲线,直播间疯狂消费的热情也不会减退……因此医美消费在那一年的夏天疯狂飙升,甚至为行业增加了新的旺季。


但是4年后的这个夏天,“暑假医美”却没有掀起风浪。


01


火热的夏天,冷清的医美消费


今年夏天,天气依然炎热,但是医美机构的生意却显得冷清。


暑期刚一开始,就有医美机构迫不及待地推出了针对学生群体的优惠政策:凡持学生证到院治疗痤疮的患者,可享受治疗费用8折优惠,如被双一流大学录取的,凭录取通知书可享治疗费用75折优惠……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这样的优惠活动并不能一直打动消费者。有机构表示,暑假来临后,虽然学生顾客比上半年有所增加,但整体增幅不太明显,一般是进行外科类项目,如牙齿矫正、瘦脸、祛痘,此外瘦肩针、瘦腿针等产品受欢迎程度也较高。


美业新纬度调查了上海、杭州的两家双美机构,其中一家表示,大学生群体确实比较多,大多是来做塑形和美白项目,但该机构并没有主推“暑假医美”这一活动,因为“我们的客单价比较高,一直没有把学生群体作为目标客户”。


另一家则表示,最近两年的客流一直比较平稳,暑假期间客流也并没有上涨。不过购买补水、美白项目的大学生群体还是比较多,“她们很重视科学护肤,在没有充分了解一个项目前也不会轻易尝试”。


在成都的一家医美机构,财联社记者发现一小时内仅有五六名顾客,其中大多是在美团等第三方平台上看到了优惠的团购活动前来咨询。


客流不只在暑假下降,今年以来,大多数医美机构的生意可以用惨淡形容。而三四年前,医美机构还没有面临普遍性的生存危机,医美消费者的年轻化趋势让他们以为,在供养了“医美三剑客”后,自己的好日子也不远了。


短短三四年时间,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02

消费理性化背后,医美因何遇冷?


 “经济环境不好,消费者没钱了,有钱也不敢花。”这是一个可以为所有行业下滑做出的解释。但在共性之外,还有医美行业特殊的原因。


第一是过度开发,导致消费者信任一直在走低


以暑假医美的下滑为例,根据多位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暑假医美的确比平常的价格要便宜,但是这种优惠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医美机构之所以能将一半以上的营收用来投放广告,用低价项目引流,是因为他们不怕消费者不购买项目,怕的是消费者不到店咨询。


消费者一旦到店,机构重金招聘的咨询师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外科医生、皮肤科医生都将给出专业的面诊建议和治疗方案。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和预算后,咨询师的成交概率会进一步提升。而且在做完项目后,咨询师和护士会做客户跟踪,进行二次开发。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17岁的马琳就是在被博主种草后,计划在暑假用4万元做双眼皮埋线和隆鼻的。


但是实际到店后,经过医生面诊,她上睑皮下脂肪较多,因此在做双眼皮之前要开眼角、提眉,而如果由院长或者专家医生操刀的话,还需要另加5000元。这样一来,仅做双眼皮埋线就花去了一万多元,剩下的钱不够做隆鼻。但是咨询师建议她尝试比较便宜的瘦脸针,“反正一万多都花出去了,也没有必要省几千块”,于是马琳又购买了瘦脸针项目。


过度的销售和开发,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增长,但是当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后,消费者就会对医美消费贴上虚假宣传、销售套路等标签,并发起投诉。


消费保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医疗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投诉中,主要问题集中在退款纠纷、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差;投诉用户中,90后和00后的占比达到80.43%。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第二是馒化脸等现象,再次提升了消费者的戒备心


中国消费者曾经谈医美色变,但随着医美产业的发展和轻医美产品技术的进步,热玛吉、玻尿酸等项目的接受度快速提升。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经过一轮高速增长,中国医美用户于2023年突破了2300万人。人多了,各种故事也就变多了。


坊间有一种说法叫“医美成瘾”,这种说法的背后有一套专业、科学的理论——连锁性的审美反应


当消费者做完眼睛后,往往会觉得鼻子不协调;鼻子也做了调整后,似乎面部轮廓也需要改变。伴随着消费者在医美消费上的投入增加,医美行业的更多问题也同步暴露出来。


打水光针导致溃烂、祛斑出现感染、做光子嫩肤出现皮肤过敏、除皱致使左右脸不对称、热销的肉毒素又被查出假货……


近几年来,轻医美引发的医疗事故屡见报道。2023年,仅上海市消保系统就受理美容、医美等相关投诉9773件,其中“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问题突出。


近期,过度填充引发的馒化脸现象越来越多,再次加剧了消费者对医美消费的恐慌和不信任。


第三是监管收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对容貌焦虑的炒作


2020年开始,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医美机构借助容貌焦虑来营销,比如宣传文案中不乏“偷偷变美,然后惊艳所有人”“想变美趁青春”等描述。


像林倩一样,有不少人认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需要做医美。一些医美医生也表示,20岁左右的年轻人没有必要做医美,“比如热玛吉这个抗衰项目,至少25岁以上再考虑”,但现实中很多机构打起了“抗衰要趁早”的宣传旗号,激发大学生用户的容貌焦虑


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广告乱象背后的九类情形,对医美机构影响巨大。


虽然还是有机构打着“面部美学”的名义讨论美、欣赏美,用科普的方式做营销,但至少对于年轻人的冲击明显降低了。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医美机构的日子难熬,在产业链上游也能得到印证。


曾经的“医美三剑客”风头一时无两,成为了第一批出圈的行业公司,但是随着玻尿酸红利的消失和医美消费的整体遇冷,这三家公司也结束了高速增长。


根据爱美客、昊海生科等公司发布的财报,虽然两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率仍然保持上涨,但是较去年同期已有明显回落。


在当下这个经济周期中,机构损失的不光是暑假医美这样的消费高峰,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滨预测,“市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阴跌,下跌幅度估计在两到三成”


在下跌止住之前,如何让自己仍然留在牌桌上?


医美具备消费属性和医疗属性,但是医美在商业化道路上明显走得更快,而专业的医生资源、消费者教育较为缺失,导致在服务体系设计、顾客满意度方面做得始终不够好。


今年以来,机构的改革不再围绕营销展开,而是在消费透明化、双美方面进行尝试。用生美服务解决流量问题;用专业团队来解决品项设计难题,从卖项目到卖解决方案,放大治疗和维养价值……这或许是民营机构升级的方向之一。



1

END

1


关注:美业新纬度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编辑 | 柳 叶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美业破局之匙:在品项、营销、组织中寻求变革

·美容SPA标准大会丨美业破卷、增长,要用标准重塑竞争力

·“能省就省”的美业市场上,为何有300多个品牌共同下注AI招聘?

·美业标准全国行 | 美业代际传承:百丽雅如何构建第二曲线?

·美业标准全国行 | 减法经营:仅4个品项,门店如何实现70%复购?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洞见趋势/案例分享/独到见解

美业新知平台

陪伴美业人成长

“暑假医美”行至水尽?理性消费不背锅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原创文章,作者:美业新纬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60119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8月 23日 下午6:24
下一篇 2024年 8月 24日 下午12: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