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原料疑被经销商掉包“以次充好”,背后是品牌商对原料检测能力的普遍缺失。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布 瓜
品牌谋求与海外原料商进行合作,做定制原料开发和独家供应,以此建立更高的产品壁垒,是不少国货品牌方选择的发展路径。

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聚美丽,近期好几家国货美妆品牌竟然“被”来自海外的原料“掉包”成国产原料,其中还不乏知名新锐品牌。

与此同时,小红书等社媒平台,关于“假货HPR"“优时颜原料”“HPR翻车”等内容都受到了颇高的关注度,一时间议论纷纷。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图片来源:小红书

该业内人士称,“优时颜品牌所购买的HPR原料是来源于美国格苒特,但途中却被原料经销商替换成国产原料。”据称,此批成交的原料,“多达一吨,后期该经销商可能要面临因商业欺诈造成的3倍赔偿”。

美妆博主@画梅以及@Benny董子初的直播间中也提到了这个事件。

11月2号,画梅在抖音直播间中甚至建议粉丝们“双11大促期间最好不要买优时颜黑引力”。Benny董子初则在直播间表示“功效是一样的,对消费者没什么影响”。

对此,优时颜客服在回答用户质疑时回复道:

“由于HPR在口罩原因情况下,国际运输情况复杂以及活性物的不稳定,产品浓度保鲜在长时间运输中会是一个挑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我们在去年8月就开始寻找新的供应商并开始做原料测试,尽管完整的测试后,选择的国产原料...”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图片来源:小红书

从客服回复看来,优时颜涉及HPR原料确实从进口更换为国产,但有没有被原料商掉包并没有确切的证明。

同时,优时颜解释国产的功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都在经过测试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声称更换原料商为品牌主动所为。

但消费者对此解释并不买账,矛头从“品牌作为冤大头被调换原料”转变为“国货与进口原料的价格是一样的吗?”“国产的怎么可能比进口的效果好?”“更换原料是真实原因是因为疫情吗?”等,负面舆论风波一时喧嚣。

今天(11月17号),优时颜创始人杜乐在小红书平台上亲自发文,针对近期消费者的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杜乐的回应中,聚美丽摘选了以下4个重点:

1) 优时颜的黑引力精华以及黑引力精华PRO进阶版,目前都为国产;而第一批黑引力精华于2021年1月上市,当时确实使用的是来自格苒特的HPR。

2) 最终被纳入到优时颜供应商库的HPR国产厂商的成分均可比肩甚至优于进口原料,并且都进行完整的功效检验和检测。

3) 各项检测报告显示:原料中未检出A酸,产品中A酸含量未检出,无一例不良反应。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杜乐回复中提供的相关功效报告

4) 优时颜并不是为了节省成本,将进口HPR换成国产HPR;并且,没有做过把国产原料宣称为进品原料的事。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杜乐答复消费者集中的疑问

最后,杜乐在评论区中补充到:“作为品牌创始人,我非常理解和乐于接受各方对于产品的疑问,但也希望关注此事的朋友能基于事实依据,而不是随意揣测...对于不实的言论,我们一定会维权到底。”

从创始人回应看,优时颜品牌似乎是主动地选择了优质且供应稳定的国产原料,以期用沟通平息此次风波。

    国货原料受害者联盟

今天早上,Benny董子初也发布短视频,疑似针对类似此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视频中他提到,美国格苒特的中国总代,曾将国产的HPR和进口的HPR混合在一起然后卖给国内品牌。品牌却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去判定,而事情处理结果,只是格苒特母公司对代理商进行罚款,随后便不了了之。品牌只能把这口气咽下去,宁愿说是国产的,也不敢公示说原料上出问题。

“典型的中国人骗中国人的事情...这就是这个行业里很真实,很血淋漓的一面...”Benny董子初说道。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截图来源:抖音

这也将舆论风向“原料进口转国产”的背后原因,从品牌主动切换,转向了“品牌受骗而被动切换”。

在评论中,有网友将Benny董子初所称的HPR原料经销商指向位于上海的一家名为“言臻贸易”的公司。并且爆出,毕生之研等一众国货品牌,之前也遇到过类似事件,被原料供应商“欺骗”,用国产平替原料掉包进口高价原料,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在2020年3月,另一家新锐品牌骆王宇合作卸妆油产品后,因被查出该产品添加了工业油,与其宣传内容不符,随后红人方下架了与其合作的相关视频,至今未再“破冰”合作。

同时,该品牌也“痛失”与各大美垂合作的机会。

聚美丽发现,这样的被掉包、受原料供应链商欺骗的事件在行业并不罕见,甚至比较常见,在中国化妆品行业,有一个数量众多的“原料受害者联盟”。

    为什么国货品牌会被“原料商”坑?

“这根本不是低级错误,因为品牌很少真正具备原料验证与检测的能力,能真正不被原料供应链欺骗的,都是行业里的高级选手。”一位知名化妆品CEO如是告诉聚美丽记者。

只不过,过往原料翻车的事故大多是因过期或添加禁用物质,且大多集中于不知名小品牌。而近期发生的原料爆雷事件,原因却是以次充好,且大多发生在新锐国货身上。

一位护肤品研发人员告诉聚美丽,“由于大部分新锐国货并不具备原料检测能力,经销商为了利润就会选择铤而走险,从中作假。但一些有严格且完整入库流程的大集团,或自有工厂的品牌,就鲜少发生这样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挑软柿子捏。”

事实上,企业要从原料端起保证产品功效的一致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往往伴随着成本高,周期长的过程。

“比如同样的玻尿酸的原材料成分市场价每公斤100-20000元不等。但如果原料商想以次充好,品牌就需要通过色谱、光谱测试仪去检测,但这个过程不仅成本高还周期长。”某新锐品牌创始人告诉聚美丽。

因此这位创始人所在的公司,只能选择将原材料从源头供应商自采到公司,再通过分装后以编号形式运输到工厂,由自己的产品配方师将原材料导入乳化锅乳化、检测,再生产产品。

而国内部分上市公司,也同样在原料把控方面“下重金”。

“一般原料在进大型代工厂时会有一个检测环节,品牌一定要加强原料开发端的把控,不能都交给ODM工厂。像欧莱雅以前会设置原料部门,对引进的新原料进行系统性的检测与分析。”

某行业人士也有表示,目前原料的质量更多只能是依靠原料商的自律,这也是多数品牌更倾向选大厂原料及依靠进口原料的原因。而至于分辨原料的能力,这需要看品牌的产品和研发能力,是否有实力去检测原料的好坏。

在国内企业中,如上海家化,就专门建立了原料研究部门来保障所采购原料的质量,其中应用包括生物学检验等多种检测手段来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入,对重要原料的杂质也会进行鉴定与风险评估,并对所有原料依据风险程度高低进行分级管理。而丸美则投资设立的广州美域医学检测有限公司,就具备化妆品原料和成品功效检测评价的能力。

“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负担得起这个成本。拿进口的HPR原料来说,一公斤大约2万的成本,假设1千公斤的进货量都打水漂的话,这家企业受到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当然,这也取决于品牌是否愿意花重金搭建起把控原料端的体系。”

而近期电商直播的“最低价”玩法,也可能成为不良商家通过偷换内料售卖AB版从而谋取利益的方式。

原料疑被掉包!新锐化妆品惊现“原料受害者联盟”

△截图来源:骆王宇

    原料监管的大BUG?

纵观国内化妆品市场,原料研发一直是“卡脖子”的老大难问题,困境集中在原料研发、工艺创新和检测评价技术,这是制约国产化妆品竞争力提升的三大难题。(详情阅读:中国化妆品原料,被国际公司扼住咽喉)

而此次“HPR原料受害者联盟”事件,归结其因,首先是国内化妆品市场在原料研发方面的薄弱及对海外原料的依赖;其次品牌方缺少对部分原料的检测评价技术,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

“一般全球化的原料生产公司都会进行较完备的原料安全性、功效性、稳定性检测,能为化妆品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各类资料。当然,这也是建立大集团以及欧盟法规等各方面提出的高要求的基础上。所以行业进步,也是需要上下游的努力和法规的完善。”

这是行业研发专家蒋丽刚在聚美丽大会上针对国内原料现状所表达的观点。

事实上在原料方面,品牌方正面临着多重压力的夹击。

首先,是原料成本的上涨。

在国内的化妆品市场中,乳化剂、油脂、活性物等在内的原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赖于美国、西欧等海外地区进口而来。

这几年国外疫情的蔓延加之国际贸易受阻,使得企业不仅要面临进货周期长的问题,还要面对运输不稳定的不可控情况,这些都导致了原料市场形成供不应求局面。

其次,新的法规强调备案责任,品牌已成为第一责任人。

在过往,更多的是把所有的责任扣在生产企业身上,但在去年新的法规中,重新分配了利益关系,将品牌列为第一责任人,意味着品牌需要对从采购、检测到最后生产的每个细节负责。

那新法规的设计,似乎从根源上就留下了一个“大BUG”,那就是“原料安全只管品牌,却不管原料商?”。

对此,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聚美丽,化妆品新版监管体系粗看确实有这样的设计,但这不是“疏忽”,原料作为行业安全监管的源头,但监管的主体及责任却没有落在原料商身上,反而落在了品牌商这边。这是有深层次考虑的。

这是因为新版法规的思路,是通过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通过化妆品生产企业严格履行原料相关的查验义务来向上游去追溯。

所以虽然不直接管原料商,但通过化妆品企业提要求,而变相的对原料商提出相关要求,也由此倒逼品牌商建立这方面的自有能力。这个思路设计在化妆品注册备案、包括未来的监管中都会有很多的体现。

该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很多化妆品的企业确实没有手段去查验原料的真假。比如说原料商说这是植物提取液,品牌方没有办法分辨是否就是其所说的这款原料,原料商也不提供验证的方法。这就给了一些无良原料商欺诈的空间。

据悉,在未来的监管中,将对原料企业的检验方法的提交、检测的标准等进一步细化,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细化。而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品牌方,补足并提升原料检测能力,既是监管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品牌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愿化妆品行业再无“原料受害者联盟”。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夏天童鞋

—— “无尽的前沿”行业大会 ——

百植萃冠名的2022聚美丽大会在杭州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无尽的前沿”,聚美丽认为下一个阶段的品牌竞争将会以研发科技驱动产品与营销的升级为主线。以下为本次大会的精彩内容:

「2022年度大会」:首日精彩回顾 | 精彩图集 | 技术大跃进 | 新长征路上的珀莱雅 | 李远宏 | 何旺骁 | 三亩 | 董俊姿 | 白天明 | 金岩 | 科学、技术转化和传播的三元关系 | 如何建立科学传播体系 | 如何打造科学共同体 | 

「皮肤微生态大会」:5000字精华 | 方雯雯 | 樊一斌 | 刘玮 | 马来记 | 哈佛一哥-Dr.Jeff |  如何构建科研体系及落地 | 微生态护肤的发展趋势 | 

「中国妆高峰论坛」:中国妆崛起 | 论坛概览 | 花西子五年探索 | 刘悦笛 | 何为中国妆 | 中国妆的赋新与复兴 | 李东田

「了不起的国货新品」:共话国货未来 | 13个新品案例(上) (下) | one message | 鲜即 | 山川 | 理然 | 听研 | 妆写 | 安敏优 | PMPM | 绽媄娅 | 香气游园会 | 满婷 | Girlcult | JF Labb 肌肤之研

·END·

原创文章,作者:聚美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6879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17日 下午7:12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17日 下午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