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皮肤?”你会这样的迷惑么?
“最近总是觉得面部干燥、紧绷,换了好几种护肤品都不见好”你有过类似的问题么?
解决第两类问题就要从第一类问题出发了,皮肤分型是科学护肤的第一步,就如同明确诊断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一样。
不同种族和个体皮肤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效地认识个体的皮肤类型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皮肤,在日常护理和选择护肤品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目前常用的面部美容皮肤分型,根据皮脂(出油)分泌量将面部皮肤类型分为:
干性(dary skin type)
油性(oily skin type)
中性(normal skin)
混合性(Combination skin type)。
这种分型不是经过科学或医学定义的术语。实际上是化妆品从业人员提出的。
实际上,查阅国外文献,关于面部美容皮肤类型(Cosmetic Facial Skin Type)的论文凤毛麟角,不超过20篇。
除以上4种皮肤类型外,在美容行业中,还将敏感性皮肤列为另一种皮肤类型。
敏感性皮肤的确定依据的是皮肤的敏感度,而与油脂、水分无关。
理论上,以上4种皮肤类型,都有可能发展为敏感性皮肤。
不同类型的皮肤类型,就会选择对应的护肤品,而当对自己面部的皮肤类型认识不足时,则极有可能采取错误的护肤方式及护肤品。
误区一:干性皮肤是缺水,油性皮肤是出油
面部美容皮肤类型的分类实际上是根据皮脂分泌多少而定的。
韩国学者指出:皮肤含水量非常容易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而面部皮脂分泌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比皮肤水合较小。
油性皮肤描述的是皮脂腺分泌皮脂较多,而干性皮肤描述的是皮脂分泌较少导致的皮肤干燥。
如前所述,皮肤类型(干湿状态),很容易受环境温度、湿度、护肤方式、清洁方式等的影响而变化。
当环境干燥或过度清洁时,皮肤就会变得干燥。此时,导致皮肤干燥的原因主要是皮肤水合不足。
误区二:混合性皮肤是油混干
混合型皮肤指T区出油多,而面颊皮肤较干。
但实际上,没有人天生U区干。
当T区出油明显较多,而U区感觉不到干燥时,也属于混合性皮肤。
所以U区是与T区相比的相对皮肤干燥状态,并不意味着U区是真正的干性皮肤。
通常U区应该是中性皮肤,而非干性皮肤。
不过,许多人不注意分区护理,在洁面时使用清洁力强的产品,会导致U区皮肤干燥。或者,没有过度清洁,但U区没有注意保湿。
误区三:皮肤类型是天生的,不会改变
从基因角度讲,皮肤是干?是油?确实是天生的。
有不少基因与皮脂的生成有关。当这些基因高度表达时,并在后天因素(如雄激素)的刺激下,皮脂分泌过多,就会形成油性皮肤。
而天生的干性皮肤实际上只存在于 如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丝聚蛋白基因(FLG)先天缺陷,导致天然保湿因子(NMF)合成障碍,从儿童期皮肤就会出现干燥、鳞屑、瘙痒。
衰老(年龄)是影响皮肤的出油量和水合程度的重要因素。一部分老年人会从年轻时的油性皮肤转化为老年的干性皮肤类型。
对于天生皮肤干燥的病理状态,由于是基因缺陷导致的,是不会转变成其他皮肤类型的。
误区四:皮肤类型应该使用仪器检测
目前,评判面部皮肤类型时,是根据个人自我感知的面部皮肤状态(出油多少、干、紧绷或者可以触摸到的皮肤油脂、皮肤粗糙、脱屑。我们称之为:主观评价。
有学者使用皮脂检测仪:Sebumeter检测得到的结论,发现检测出的皮脂分泌量与个人感知到的皮肤类型并不完全一致。
目前市场上的皮脂检测仪,大多数的便携式设备准确性并不太高。用于科研的设备则难以在美容机构普及。
实际上,主观感知结合触摸,基本上可以判断皮肤是油腻还是干燥,或者正常。
以皮脂分泌量为判断标准的面部美容皮肤分型,至今仍广泛应用,正是由于其简单易行。
《中国人面部皮肤分类与护肤指南》
传统的干、油、混合的分类不能满足针对国人的护肤指导,起源于白种人的皮肤分型难免水土不服,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美容业专业委员会拟定了《中国人面部皮肤分类与护肤指南》(图2),该指南从国人实际皮肤特点出发,结合了传统的皮肤分类、Fitzpatrick日光反应皮肤分类以及Baumann皮肤分类。该指南中的皮肤分类标准由主分类结合次分类组成。主分类以皮肤油-水平衡为主要参数,根据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和油脂分泌将皮肤分为三类即:中性皮肤(normal skin, N)、干性皮肤(dry skin, D)和油性皮肤(oily skin, O)。次分类参数为皮肤色素(pigmentation, P)、敏感性(sensitivity, S)、皱纹(wrinkles, W)和皮肤光反应性(Sun-reaction, SR)。每个参数都有具体的分级标准(详见指南原文),综合得出最终皮肤分型,给出针对性的皮肤护理建议。比如OP1S1 W1SR3为油性皮肤,轻度色素沉着、轻度敏感、轻度皱纹、易晒黑,在日常护肤中要注意洁面、使用温和的医用护肤品、加强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加用抗老化护肤品、加强防晒、使用温和成分的淡斑护肤品或药物减轻色素。
图2 《中国人面部皮肤分类与护肤指南》部分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皮肤管理小助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7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