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成菌接到一位咨询师宝宝的投稿,好长好长的一封信,小成菌看了20分钟才看完。
内容除了倾泻式地分享了她最近的感情和生活,还表达了很多对目前职业的困惑。
信的末尾她写了句话,话很短,但很快吸引了小成菌的注意力。
她说,小成菌,我是不是被机构pua了?
嗯?咨询师被pua?不是都说咨询师pua顾客吗?
怕宝宝们不理解什么叫pua,小成菌放上解释,看完大家很快就懂了。
职场PUA,目前并没有比较权威的解释。一般是指上司利用人类在心理上共同的弱点操控下属,迫使下属对其唯命是从的一系列行为。
首先PUA来自英语单词Pick-up Artist的首字母缩写,常被翻译成“搭讪艺术家”。
它从国外兴起,后传入国内。起初只是一项恋爱技巧培训方法论,帮助男性更好地与女性接触,进而进入恋爱甚至婚姻。
但很快,这些技巧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于骗取感情,劳动、财富、甚至是生命。pua也就成为了一个臭名昭著、人人喊打的词。
回到机构上,确实也存在着这样的管理者。
比如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对咨询师进行讽刺、挖苦、贬低。向更弱势的咨询师勒索“情绪价值”,可以让自身的压力得到缓解,自恋得到满足。
简单来说,不图什么,就是图个开心、图个解压。
要么就是欠缺管理技巧,或是不愿思考、路径依赖,直接复制他人的管理模式,采取高压手段简单粗暴管理咨询师,只为图个省事。
同样是出于“开心”和“省事”等利己目的,机构pua不过是情感pua的场景替换版本罢了。
打个比方吧,院长天天跟你说你经验不够,要多学才能成长,然后顺理成章地把最难啃的客户交给你,如果你拿不下来就是你不够努力。
并且无论你多么努力,获得的都是院长的打击。
于是,你开始慢慢否定自己的价值,在院长的“洗脑”下,觉得能进这家机构是你的福气,没有经验,机构能留你已经很不错了,从而屈服于院长的权威。
通常对社会经验不足的咨询师助理非常奏效,让其深受折磨。
小成菌总结了几个机构pua的常见模式,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特别强调,在当下复杂的网络环境里,这个词多被泛用、误用。有些咨询师稍微受点委屈,就觉得自己被PUA了。
可PUA真正的危害,是一举铲入人格层面后,对自我的动摇。这区别于生活中常见的委屈和挫折,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要真正了解pua,既要识别pua的套路,也要看清伤害产生的过程。
把上层的问题丢给你
机构给咨询师小张推了几名顾客,并要求小张在一周内成单。
小张沟通后发现这些顾客有意向,也可以成单,但需要机构配合调整套餐和收费模式。
小张找到院长想寻求帮助,可院长忽然扯到:好的咨询师不会给院长提出问题,都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小张说,我有把握可以在一周内成单,而且我也觉得,确实按照客户的要求调整更合适啊。
可院长说,这种事情你一个咨询师不懂,涉及机构运营层面的事情是很复杂的体系,而且你成不了单,就来找上头的问题,那机构招你干嘛?
老实说,小张有去积极沟通客户,又认真思考过调整套餐的可行性,工作态度上没有问题。
而且小张一开始就说自己有把握成交,仅仅需要院长的支持,说明工作能力上也没有问题。
如果上层的问题无法解决,院长完全可以实话实说,就说确实改不了,或者有这样那样各种困难,这样咨询师也能理解,可以转头想别的办法。
但在pua的语境下,咨询师被一顿说,云山雾罩迷迷糊糊地走出办公室。除了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焦虑外,没有得到任何支持,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如果咨询师本身比较稚嫩,面对这样的领导,保持理性和自信的难度非常大,甚至会因为屈服于领导的权威,相信领导说得对,自己果然什么都不会——
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依赖PUA实施者。
一谈到工资就翻脸
这是前不久刚发生的事情。
咨询师小李出去面试,面试官在他询问工资待遇后,突然变脸:你是第一次出来面试吗?你不应该这么直接问的。毕竟你的能力我们还要评估。
这一顿输出,直接把小李说蒙了,回来问小成菌“我是不是不应该问工资待遇呀”。
小成菌说:你没错,错的是这家机构的面试官。
确实具体的工资待遇需要面试官针对求职者综合评定,但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机构选择咨询师的时候,咨询师也在选择机构。
招聘工作里,一个具体的岗位薪资在没定薪前可以不确定,但总得有个范围,机构也有责任把福利制度告知求职者。
而这位面试官,在咨询师提问后,首先否定这个问题的合理性,回避解答,然后居高临下地告知咨询师“不许问,因为你还不够格”。
这就真的有点PUA了——一个善良单纯的年轻人,在这么强硬的气场下,真的会被带节奏,失去自己的判断,怀疑自己说错了,然后变得诚惶诚恐。
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的权利,不敢再提出合理且正当的要求。
无休止的否定
院长给咨询师Amy一个任务,说机构打算试水短视频,做看脸号,要求一年内,Amy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必须火爆到各有5万粉丝量。
Amy基于过往的经验和数据分析,感觉最多能做到2万。领导就来了一句“你要真的爱这份工作,你就能完成”。
那按照这个逻辑,Amy完不成就是不爱这份工作。
骑虎难下的Amy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工作,除了本职工作外,每天下班后还要通宵加班。
因为专业过硬、形象良好、会蹭热点,Amy的账号在抖音上渐渐有了人气。再把优质视频发放到小红书,果然小红书的反响也很好。
一年左右的时间,Amy终于把两个平台都做到了5万粉丝。
Amy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院长这下该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态度了吧。
结果院长只看了一眼就说,要那么多粉丝有什么用,能成单才算有用。
要么就是说:“才做出这点业绩就满意了,我看你就是在摆烂。”
这无疑是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这意味着Amy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她再一次没有得到院长的认可。
这类“否定式”的领导,是不可能被取悦的。他永远不会认可你的努力,只会一味向你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像主人一手拿鞭子,一手在驴面前吊了一根胡萝卜,驴不跑要挨打,但没日没夜地跑,也永远吃不到眼前的胡萝卜。
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是否要无休止地困在取悦领导的困境里。
操作上,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具体案例支撑——
① 机构不给支持还打压你
去年有个咨询师宝宝,问过小成菌一个问题,也是关于机构pua的事情。
她进了一家大型机构做咨询师助理,但是入职之后发现情况和跟面试的时候不一样,说是有院长带她,但这个院长每天都丢一堆材料给她,告诉她去看材料。
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任何交代,甚至都没有问过她看的怎么样,有没有不明白。
问过他几次问题,也都是爱搭不理有一句没一句的。
直到两个月后,才让她开始上手工作,开始各种的打压,嘲讽。
然后院长每次都会拿她的年龄说事:“你都28了,难道连这点事儿都搞不定吗?”、“这么简单都不会,真不知道你怎么学的!”、“蹲墙根吧,给自己长长记性。”
让一个女生去蹲墙根,你见过吗?而且最可气的是他还“安慰”她:“这么做,是对你好,如果对你没有期待,根本就不会搭理你的。”
小成菌当时问她:“你对这家机构还有期待吗?”
她回复的很直接:“没有,我一分钟都想在这里待着。但是我现在啥都不会干,根本都不敢辞职,所以每天都是硬着头皮上班。”
后来经过一番开导,她开始一边在旧单位“打怪升级”,一边筹备面试。
尽管这个过程也不是很顺利,但是她自从入职新机构之后,状态好多了。
甚至有一次她说:“我之前以为所有的机构都是那样,走出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好傻。”
解决方案:离职
——机构pua我是吧,我学够了就离职!
② 领导公私不分,总扫射咨询师
小成菌之前听说过,有位X姐,脾气很大,在会议上会直接骂人,而且骂得非常难听。
新人入职培训第一天就有三个女生被骂哭,第二天就离职了一个。
有咨询师虽然也不愿意在机构里待着,但是就是不信邪,要跟X姐“干”到底。
几个月的时间,主动接下了最难的任务。而且每次在开会的时候,都做好了被骂和反击的准备。
她跟X姐反击,据理力争,每次反击都做到逻辑严谨,有理有据。
有时候X姐不占理,故意岔开话题,但她一次次都拉了回来。
你骂我,我就笑着跟你说,你再骂,我还是笑着答,直到发现这位X姐简直就是无理取闹时,她一把把工作手机啪的一声丢在桌上,继续说。
解决方案:反制
——我有能力,又不出错,永远和你就事论事。用我的专业凸显你的不专业,你自惭形秽去吧!
③ 领导逼你出业绩,又防着你
干咨询师,业绩肯定是第一位,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
因为业绩不行被领导骂,也是合理的。
但大家都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单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顾客到机构体验,一次两次都是很正常的,最后能够成交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机构就是给咨询师下死命令,要求咨询师必须在顾客第一次到场的时候就成单。
如果没成就反复责骂,但意向特别高的客户,又不肯给你,给别人。然后逼着你去拓展新客。
这种情况就是院长还不够信任你,有点防着你。
有的咨询师就很懂拿捏院长的心理,有事没事就给院长送一些小礼物,帮忙搬搬东西,主动照料一些院长的私事。
这样你知道院长的事情多了,有人情往来,院长对你有更多信任,愿意把一些更好做的顾客交给你,实际工作上也不会太为难你。
解决方案:缓和关系
——职场也是人情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看完这篇文章后,希望你变得更强大了一些。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智慧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8786.html